“快炒族”来了!
石家庄的古玩界人士张林(化名)说,他知道一些人,平时收购字画,或者直接从著名画家处求到一些字画,到年前加价卖出,每平尺一两千元的加到三四千元,一万元的加价到两万元,这些人就是目前各个领域都有的“快炒族”。
“其实每年过年前都有会出现这样一批人,以投资为目的来倒卖书画,赚取差价。因为这个时期对书画等艺术品的需求旺盛,很多人把它们作为礼品送给朋友。”张林说。但他觉得,今年的这个现象更严重,而且不局限于年前,平时也有很多以投资为目的的“快炒族”涌入艺术品市场。
正如张林所说,艺术品市场里的“快炒”现象历来存在,但一直被业内人士定位为一个周期性存在、规模较小的群体。但在目前CPI高涨、资金和热钱在各个领域间流动的情况下,除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苹什么”“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遭遇快炒,远离普通老百姓的艺术品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拍卖会上出现神秘新面孔
石家庄一家拍卖行的董事长告诉记者,他注意到在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快炒”行为确实很多。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会上,“入场的买家中出现了些新面孔,应该都是抱着投资的心态来的。”
拍卖会上的“快炒”行为直接烘高了价格。与3年前相比,2007年,王羲之《妹至帖》唐摹本曾在香港佳士得以底价2400万港元付拍但最终仍流拍;而今年,王羲之《平安帖》则以3.08亿元的价格成交。“虽然每件艺术品都有它自身的特殊价值,不能这样简单地对比,不过还是可以看出行情涨得很厉害。”这位董事长说。
问题显然出在热钱上。他表示,从2009年开始,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出现一个明显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热钱的涌入。很多资金追逐高端艺术品,其实很多人并不懂收藏,只是想赚把钱就走。
“亿元时代”与快炒有关
据了解,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始迈进“亿元时代”,很难说与热钱和“快炒”无关。明代陈栝的《情韵墨花》拍出了1.1368亿元;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成交;王羲之高古摹本《平安帖》更是以3.08亿元成交。业内有人士认为,由于拍卖规定为买卖双方保密的特殊性,这些买家都没有现身,所以很难说其中没有炒作。更有拍卖行人士指出,很多艺术品的成交其实是个假象,即“假拍”。在中国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假拍”的现象非常多,“快炒”现象更多。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