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摄影观(一)张巍:疏离的力量
0条评论 2010-12-18 13:48:31 来源:artinfo 作者: 严潇潇 

\

 

  “临时演员——童话”系列之10,2008年

 

>>>张巍个人主页

 

  在连州摄影年展上,张巍的作品系列“临时演员”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沉默打动了我们,这位年轻摄影师的影像具有游离于现实的力量,哪怕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景致都不无真实。或以并置的方式(如“无聊日记”系列),或以图像内PS的手段(“临时演员”),张巍多次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景进行重构,表现出一种疏离的气质。

 

  我们特意采访了张巍,并在这里展示他的历年摄影作品:2002-2004年的“伤逝”系列、2007年的“白色礼服”系列、2006-2008年的“无聊日记”系列,以及2008年的“临时演员”系列。请点击左侧图片框进入图库欣赏。

 

  听说你以前学过绘画,为什么后来不喜欢画画而转攻摄影了?摄影与绘画,分别在你创作时给了你怎样的体验?

 

  不是不喜欢绘画,在转摄影之前我一直都把绘画当成自己创作的出口,由绘画转为摄影是因为我觉得摄影更能表达我的一些情绪,也有偶然的成分。突然对用笔触表达情绪感到麻木,于是才用照相机试图来换一种方式表达。对我而言,摄影是现阶段的选择。摄影与绘画是左右手,分工不同,本质无异。目前专注于摄影,是因为相对与绘画,摄影更有“伪造现实”的可能性,似幻还真,这是我现在最想体验的。

 

  感觉你是个相当细腻的影像捕捉者,人、人的身体在你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在你的表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中“白色礼服”系列中,那些人物仿佛是同一个人般没有差别。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关乎于人的——作为这世界最为复杂的一员,“人”独立于“物”,成为一极,我想把人对世界的影响,了解的更透彻。人的身体,作为人的外设,其一举一动,皆干预世界,那些被人熟视无睹的“人之片段”,最能表露真相。

 

  “白色礼服”这一系列,讲述的是人的孤独。那些人被白西服包裹,被表面的、光洁的“白”所包装,其真正的内心深藏不露,因而“泯然众人”。这一主题创作,源于我自身的记忆,——我小时候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某次在街头偶见一个身穿白西服戴白手套的人,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给我极深的印象;前些年再次于北京地铁上看到相同装扮的人,已然见怪不怪。于是我想以此为题,表达原本特立独行的个人,在时代或世界的变化中,被大量复制,因而丧失自我的过程。

 

  构建“伤逝”系列为一个整体时是怎样考虑的?不同影像之间以何联系在一起?

 

  “伤逝”创作于2002年,是我由绘画转为摄影的初期,当时我自己一贫如洗,因此只能临时借朋友的相机进行创作,东挪西凑,最后完成时,算来使用了好几个不同的相机。我将不同影像组合在一起,框定在统一的版式中,以此作为我在迷茫状态的镜像。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