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这是个又疯狂又合理的市场
0条评论 2011-01-18 14:01:12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作者:赵媛

 

记者: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个市场很疯狂。如果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来总结2010年的拍卖市场,你会怎样描述这一年?

 

赵旭:这是个又疯狂又合理的市场。中国收藏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在经历十年浩劫之后,中国先富起来的企业家群体才刚刚开始建立新的收藏体系。《纽约时报》公布了一组数字:中国大陆每天产生20个亿万富豪。在台湾,每100个亿万富豪中,80个都喜欢收藏。而在中国大陆,这个比例不足1%,可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才刚刚起步。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历史,历代的王侯将相都有收藏的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珍贵的艺术作品都流向了海外,现在又不断回流国内,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国国力的日益昌盛。保利拍卖近年创纪录的物品,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海外回流的,而又几乎都是被国内的收藏者所购买。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也是海外华人的共同心愿。

 

记者:过去,艺术品市场是窄众的,但随着财富效应的不断出现,艺术品拍卖已经超越了行业的圈子,成为全民关注和谈论的对象。在你看来,公众的哪些认知是普遍但却错误的?

 

赵旭:很多人在谈“亿元时代”、“天价事件”,我觉得这些都是行外人的错误解读。虽然现在国内很多艺术品价格都过亿,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些词都说明不了什么。比起欧美的艺术品,中国艺术品的内在价值要高很多,但是价格呢?在纽约,一幅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45年的画作在近期的估价是20亿元,然而与他同时期的中国明代画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却只拍出了1.69亿元。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中国艺术品价格并不高,我觉得日后中国艺术品的价格肯定能拍到100亿,甚至1000亿。中国的买家只是刚赚到第一桶金,便已经发现了艺术品的魅力,这只是刚刚开始。

 

记者:有不少参与者感觉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新进场的资金中,投机性资金很多,在金融行业逐渐与艺术品市场融合的过程中,人们有了新的担心:当资本介入之后,坐庄的可能性也开始出现。您怎样看待这种担心?

 

赵旭:我觉得,企图坐庄总是会失败的。所谓“坐庄”,得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撑,在艺术品市场是不宜实现的,正规的拍卖公司也不会支持坐庄行为。拍卖公司的盈利靠的是佣金的规模,庄家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只是小利,没有意义。

 

记者:对于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预计这个市场会怎样发展?

 

赵旭:我希望市场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至于市场是不是会出现波动,我想连金融危机都没有真正影响到拍卖市场,那么总体来看一定是乐观的。对于保利来说,未来最重要的还是海外拓展,几天后我们会再次奔赴北美,从旧金山、洛杉矶、休斯顿、多伦多到温哥华,做五次展览,并展开大规模的海外艺术品征集。经过前期的工作,现在保利在海外已经有了足够的名气,足以让我们把最高端的艺术品集中起来带回国内。

 

记者:在从事了很多年的拍卖行业之后,你对于艺术品的理解是否比从业之初有了改变,它的本质是什么?

 

赵旭:喜欢上艺术品的人,一旦爱上它了,一生也戒不了这个“瘾”,我与艺术品的缘分是天生的。而改变更多的是发生在艺术品市场上,现在的买家比过去专业了许多,进入市场的精品也比我从业当初多了很多。随着网络、数码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少,过去遮有“面纱”的艺术品,现在已经不再神秘,艺术品真正做到了以价值说话。

 

记者:在通货膨胀的普遍预期之下,很多手中有足够资金的人都在四处寻找能够让资产升值的市场,艺术品越来越成为他们的目标。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有什么样的忠告?

 

赵旭:现在确实有很多人手头资金充足,有把艺术品当成投资目标的愿望。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我的建议是要非常谨慎。虽然从整体来看,艺术品确实实现了很好的升值,但是这些实现收益的人,更多还是真正的爱好者,是出于收藏和提升品味的需求而进入这个市场的。从全球来看,只有少数成功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让人们以投资的方式参与进来,但是这需要专业的操作。对于以艺术品投资为名而建立的基金,一定要看清楚其背后是否有专业团队运作。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