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的土壤
随着经济发展,对于一些高收入阶层的人士来说,除了房地产、证券等传统的投资领域之外,能不能给他们提供其他的投资选择?吕益民近几年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把艺术品和金融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务融合在一起,他提出一个概念,即艺术品的金融化。
什么叫做艺术品的金融化?吕益民认为,艺术品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投资标的,以及艺术品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对企业或个人信用评级和资产定价的重要标的是其两个核心特征。一方面借助于金融机构的专业运作,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通过购买艺术品金融化产品获得投资回报;另一方面,艺术品的拥有者可以通过信用评级,使艺术品获得融资或是相应的金融服务。国投信托的艺术品信托计划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有所尝试。
近3年来,吕益民连续受邀参加“亚太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峰会”,每次他的演讲都聚焦于同一个主题—“艺术品投资,艺术与财富的融合”。精彩的演讲经常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除了大会现场有许多人跟他交流以外,还有一些同行,甚至国外的同行给他写信,他们没想到在国内还能听到这样新颖的观点,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也仅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推出艺术基金、为收藏家提供咨询服务和抵押融资的艺术银行服务。2009年,当国投信托的艺术品信托计划在市场上推出以后,国内很多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都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与国投信托合作,为他们的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提供这样的产品。
吕益民说,艺术品天生就是一种投资品,这由它的本质所决定,它除了拥有文化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属性、金融属性。就银行的很多高端客户而言,财富的增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纯粹的财富增值,而艺术品投资既有财富投资的收益,又有精神审美的享受,还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一项受欢迎的选择。
通常,会有人认为,艺术品只是艺术家、拍卖公司和收藏人士等一些小圈子里的人自己玩的东西,吕益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一国经济的崛起,也需要文化来支撑。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仅看GDP或是其他经济增长数据,还有一个衡量指标,即文化艺术市场的发达程度。从历史来看,全球艺术中心通常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应该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计划之内。
近年来,由于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各拍卖公司成交额不断创纪录,并且,中国一些单件艺术品屡破亿元大关,一些媒体惊呼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亿元时代”,这些热点话题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吕益民分析说,一方面,大多数商品,包括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艺术品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艺术品本身具有一个合理的估值空间,许多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在多年前就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而且是以美元或欧元计价,对于中国的一些顶级艺术家的著名作品来说,价格突破亿元人民币,也属正常。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