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栋的金棕榈+金酸酶提名及发言
0条评论
2011-02-16 14:56:0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这是张洹对他自己的作品的阐释,不是别人的评论,这是他自己的阐释,在他的网站上。这个阐释和他的作品放在一起让人觉得无比符合官方意识形态,无比空洞,比“春晚”还“春晚”,比新闻联播还新闻联播,主旋律得可怕。
张洹的另外一件作品是他在尤伦斯展览的“希望隧道”,他是把汶川地震的火车残骸直接拖到展厅里边,展览的现场弥漫着一种舞台感和表演感,汶川地震的痛苦被如此消费和观赏,一种空泛的情绪被无端放大。这几年,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大制作,但也常常越来越空洞,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作品,我这次提名的“金酸莓”,有很多都是因为 “过分的空洞和景观化” 这个理由。
去年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艾未未在泰特美术馆的《葵花籽》项目,这个展览吸引了全球眼光,在国内,对这个作品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我知道很多人提名他为今年的金棕榈,这个作品被视为一种政治价值表态,作为一种政治反抗。一方面,艾未未确实是在政治实践活动的第一线,他没有坐在书斋里边,他确实是冲在第一线,并且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讲,就他的这件作品而言,“葵花籽”和张洹的作品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大量的资金、超大的空间、超密集的资本。在泰特网站公布的展览资料中,有一段对“葵花籽”作品的解读,不外乎是“文革记忆”、“毛主席”,媒体上介绍的也是这些,这意味着艾未未对这些“葵花籽”的用法,他还是在把葵花籽阐释成了一种政治符号,依然是在打一种不太高明的中国牌和政治牌。
实际上,这种“说事”的方式和他所批评的专制政权所喜欢的方式是一样的,比如阅兵式、开幕式,艾未未的葵花籽和张艺谋的人海战术有多大区别呢?除了政治立场。那么政治立场是不是就能决定一件作品的价值?我质疑的就是这个。这就是我提名艾未未作品的理由。
编辑:admin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