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利:绘画其实是一种欺骗术
0条评论 2011-02-26 16:07:5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寅

\

 

脏乱差的气质

 

天空系列只占用了展览大厅的三分之二,余下的三分之一被护墙板挡住,一条狭窄细长的通道通向挡板背后的深处,通道里还装着两盏抹上泥浆的吸顶灯。这个空间展出的是张恩利花了一个星期用画笔一笔笔复制出的他的工作室,摄影评论家顾铮等人闲时也曾过来帮忙搭把手。

 

这个名为《空间绘画》的作品会令人想到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工作室,但不同的是,培根的工作室是按原样完整保留艺术家去世后遗留的所有物品,而张恩利则是用画笔再现了自己的创作和生活痕迹。

 

墙壁、地板上布满了已经移走的家具物件的痕迹和轮廓,地板和墙壁上深浅不一的阴影勾勒出曾经存在过的热水瓶、沙发、茶几、墙角的马赛克瓷砖和洗手盆。墙上流淌的油画颜料、墙上挂画的钉眼惟妙惟肖,钉子是张恩利的拿手绝活。最有意思的是墙上并列着一真一假两个插座,真实的插座被胶布封上,用画笔添加上去的插座却显得栩栩如生。

 

来到现场之前,张恩利的大脑里已经有了完整的创作构想,开始创作以后,调整很小,。整个空间的效果仿佛艺术家本人从半空中俯视已经人去楼空的空间。与其说张恩利复制出了工作室的原貌,不如说他复制出了工作室在他内心深处留存的记忆。

 

“实际上绘画是一个欺骗术,但是让你一瞬间有一个印象,感觉是真的。你细看才会发现歪歪扭扭,是笔画出来的。我就是要这种效果。”张恩利曾以同样的手法创作过类似的作品,只不过在光州双年展上,他完全利用记忆平面化地还原了以前住过的一套房子,包括卫生间、厨房、储藏间、卧室;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Objectif_exhibition”中,还原的是1990年代他在上海的住房。这一次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张恩利根据场地有所取舍和调整,整合了他先后使用过的四个工作室,凸显了画家工作空间的区域,因而处处散发出强烈的画家生活元素。

 

“一个画家的工作室跟他的作品有太紧密的关系,艺术家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空间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剧场,他一进入这个空间,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他有一个固定的习惯,这个习惯跟他在作品的控制上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是有意无意地在制造跟他绘画有关的那些气质,这些气质又影响他的一些绘画。”当南方周末记者问张恩利,落到你的身上是怎样的气质时,张恩利笑答:“脏乱差。它给我带来无数的想法和眼睛上的需要,当你进入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你就发现跟外边的空间是完全不同的,然后慢慢就形成了剧场一样的氛围。工作室最中心的问题就是利于工作,一个再好的空间不利于工作是毫无用处的。”张恩利试图通过《空间绘画》表现出画家与作品之间的某种联系,观众进入这个空间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创作天空系列的工作环境,而连接前后两个展厅之间的狭窄通道成为了一种隐喻和暗示:“通道就是让观众顺着线索想问题,比如树,人们都会想仰视天空,这就是一个通道,空的房间也是一个通道,但是这两个通道特别含蓄。它将带领你去到另外一个可能真实的空间,而且这个通道实际上像一座桥和一个隧道一样,跟展厅是有距离的,因为一堵墙可能距离太近了。绘画的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的时候给人一个期待的过程。”由于挂着天空系列的展厅里没有提示板,也没引导,观众可能错过暗藏在通道后的《空间绘画》。张恩利说:“那无所谓,终归会有人走的。再说遗漏其实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四十多天的展览结束后,《空间绘画》将被拆除。在张恩利眼中,这件作品的拆除过程也不乏意义:“让它存在于一部分人看过这个作品的记忆当中,这个记忆会让你觉得真的是挺好的,从而忘记作品本身。”

 


【编辑:苏芳芳】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