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抑或“突围”:也谈深圳水墨双年展
0条评论 2011-03-09 09:46:3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皮道坚

双年展是国际流行的高阶当代视觉艺术展示机制,纵观当今世界一些有影响力的、重大的双年展事,自其创立以来其宗旨无不以展示当代世界艺术前沿的探索成就、促进跨国界的视觉艺术交流为己任。举办方多将其作为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民族文化及其精神产品输出的重要管道。因此双年展不仅通常能成为举办城市的重大艺术节日,更是展示当地视觉艺术新成就的窗口。在全球已有的200多个双年展中,“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是仅有的以东方传统艺术媒材“水墨”命名的双年展,这显然由其“展现水墨艺术的当代形态,持续研究传统水墨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和转型课题,推动水墨艺术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身份和更新的活力走向世界”的宗旨所决定。从此前已经举办的六届展览来看,“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确实是在抱定自己的宗旨,艰难地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目标。水墨画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的边缘地位和在本土文化语境中的尴尬地位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行程艰难。强调本土传统艺术媒介的文化身份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际化的诉求;而传统文脉的现代演进却又无法规避国际化的制约,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民族身份”与“走向世界”一开始就这样令“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举步维艰。事实证明,一厢情愿地强调“民族身份”,也就是强调水墨画艺术的纯粹性,“走向世界”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据我所知,最初几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国际性就曾因此而遭到质疑。虽然最近几届的水墨双年展试图有所突破,以“设计水墨”、“水墨空间”和“新媒体·水墨·都市”等为专题的策展思路以及先后举办的“韩国现代水墨”、“新加坡现代水墨”、“日本当代水墨”等邀请展都说明了举办方与策展人的煞费苦心。然而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双年展相比,实事求是地说“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在新艺术圈的学术地位还并未达到它所理应达到的高度,它的所谓国际性也仍然局限在几个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原因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与“水墨”二字有关,确切地说是与人们对“水墨”的认识、理解有关——“水墨”既是“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核心概念又是她的魔咒——对大多数持当代立场的人来说,“水墨”无论作为艺术样式、艺术语言还是作为艺术媒介或艺术观念就是与当代艺术无关。这同时也是一个无形的包围圈。而对于“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据我观察,从前述的几个煞费苦心的策展思路与主题来看,突围的想法不能说没有,至少在最近几届,不妨说左冲右突的零星出击也早已有之,可是苦于影响不大,收效甚微。

 

【相关资讯】

当代水墨的变迁与突破

当代水墨:必然?抑或偶遇?

从“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看水墨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