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三:未来应该怎么进行监管比较妥当?
乔本文:上市和交易环节进行监管
首先哪些品种可以上市,哪些品种不可以上市。当代的书画家或者刚过世不久的画家作品的真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将来古玩和古董进来的话,这方面鉴定就更存在问题了。同样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三个专家,他看同样一件古画的时候会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所以我认为,交易品种的真伪排在第一位,这有助于推动目前的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因为真伪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另外就是价值的评估,特别是学术价值的发掘。上市的品种选择方面,我觉得必须要有一个两级审核的机制,当地的一级评审机构,完了之后是否国家文化的部门还会有一个审核的机制,这样可以确保艺术品的真实性。另外还要确保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实际上我们在投资一个品种的时候,更多考虑到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这个大势的判断。它是逐步的往上走,它肯定是增值的。第二点是基于这个艺术品的价值重新被挖掘,可能有些艺术家目前在市场上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是学术价值还是不错,它是处于价值的洼地。经过相关的展览或者是宣传,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收藏家包括媒体社会来关注的时候,价值会重新挖掘。
所以如果有更多的艺术品收藏投资人士积极进入到文交所这个市场,改变目前投资者的结构和状况,对未来健康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实际上支持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人士进入到交易的环节里,成为交易的中间的一分子的话,未来会有好的发展。
袁元:定调其范畴进行单一管理
首先,我们怎么来定义艺术品股票,是从艺术品的角度监管还是从资本角度?如果我们强调资本性监管,那当然是有一个类似于证监会的机构来管。如果我们从它的艺术价值来考虑的话,因为证监会毕竟是一个管理资本的机构,可能没有办法对这种艺术品的价格作出准确的、真实的判断和分析,这样的话是不是由文化部或者相关的专业管理部门管理可能更具权威性一些。
这种事情还是单一管理好一些,不要双重管理。一旦双重监管,就可能各管一段,最后实际上大家都没有管到位,导致出现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文交所属于资本市场范围,就应该由证监会来管;如果我们认为它只是艺术品的创新,其实我们也并不反对艺术品的市场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我们也都知道,任何艺术品的价格都应该是围绕价值波动的,而现在这种它的这种炒作已经完全脱离了。
孔祥祥:制定出完善的监管方案难度相当大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真的可以制定出很完善的监管方案,包括前期的艺术品的鉴定、定价以及后期怎么交易,那样当然是很不错的。但是以我这么多年来对这一块的了解,我觉得是相当有难度的。拿鉴定这块来说,这么多年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话,其他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如果是交易活着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个可能就不涉及鉴定问题,但它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这个艺术家每年都会创作很多作品,他创作作品的数量、质量以及他未来的升值的空间,包括他艺术上的一些转型、变化,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个如果制定起来,真的是非常巨大的工程。
在制定监管程序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比较重要的一点还是对于艺术品股票的定位。现在深圳文交所和天津文交所在做的,我理解都是在打一个擦边球,因为他们并不把它叫做股票,而是叫做艺术品份额。而且深圳文交所本身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肯定不能归证监部,不算是属于证券那一块的。但它又是什么呢?大家交易的都是每一份每一份的,它证券的性质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你怎么来定位这个东西?
其次,交易和艺术本身到底有多大关系?大家投资的应该是这件艺术品的价值,包括它未来的升值前景,就好像在股票市场,我们投资的其实是对这个股票所在企业的一个未来前景的估算。如果这个企业的成长前景很好,可能我就赚了,艺术品股票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但是现在来看,这个预估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它前期的定价就是不明确的,因为没有一个机构可以明确给出一件艺术品的定价。然后它后期的成长又是很难判断的,如果真正的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加入进来,当然很好,但是他们会去花钱买一个艺术品的几份吗?这个好像是很难想象的。如果他们本身投资这个艺术品的话,应该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或者在这个领域的一些专长,他不会说完全是出于赚钱,否则他可以投资房地产或者投资别的。投资几份对他来讲也摸不着、看不见,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让真正的收藏者加入进来不太现实,他们还是希望这个东西挂在他们家里比较好。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