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绍夫:中国人需“触摸”18世纪的欧洲
0条评论
2011-03-31 10:23:15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段聪聪
记者:欧洲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中国的博物馆也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博物馆更吸引人呢?
比绍夫:在过去20年间,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些博物馆所办的展览非常受欢迎。不过总体来说,欧洲博物馆吸引观众是越来越难了。原因是博物馆数量太多,竞争太激烈。举办一个好的展览也越来越难,资金缺少是普遍现象。在全世界恐怕都是这样,文化事业所获得的资金总是最少的。以有限的资金,持续不断地做出好的展览,吸引很多的参观者,非常困难。如果你问十个在博物馆工作的人,什么样的展览算是好展览,你恐怕要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因此每个博物馆都必须不断尝试新的想法,以崭新的方式去展示它们。
我认为应该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参观博物馆。他们在童年时期学到的习惯,会在成人之后继续做。在全世界的博物馆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办法,设计了很多种博物馆内的教育项目。你总是能在历史展览中找到那些孩子们会感兴趣的点,帮助他们理解历史,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记者:中国国家博物馆以20万平米的面积成为世界第一大博物馆。不过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市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相比,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一定差距。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比绍夫:我非常喜欢改扩建之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空间大,还有落地窗,感觉非常现代。显然,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一员。我认为这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它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即加强国际合作。我听说,这里还要举办南美洲、非洲艺术的展览,这凸现了国博的开放性和国际性。
【编辑:耿竞鸿】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