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拳实录:潘公凯谈中国画的笔墨
0条评论 2011-04-08 13:11:06 来源:左拳的博客 作者:左拳

\

潘公凯

 

左拳: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对西方写实或者写实比较容易理解,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很少感兴趣。

 

潘公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绘画理论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研究走在了中国画的手头功夫之前,也就是说对艺术的理解超越了艺术本体的发展。其实顾恺之画的很有古意的形象,并不是他刻意地画成有古意,而是他就是有点画不像。那时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对象画准确。没有西方发展的那种严谨科学的解剖,透视知识和素描,造形能力,但因为有了儒道精英文化的影响,对于艺术的理解却已经超越了那时的手头技术水平。中国的知识分子过早介入绘画以后便扭转了艺术发展的路径。在宋元时期,正因为有苏东坡,米芾这样的高层文化精英提出新的理念,使得中国绘画没有进一步向写实主义高峰迈进。正因为文化精英的介入,才把中国文化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引进了绘画之中。元代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倪瓒为代表的一群画家开始建立起笔墨的相当完整的独立性,而且作为典型建立起了新的笔墨自身的评价标准。

 

 左拳:中国画的“程式”对一般人来说就是传统,现代艺术是反传统的,是不是只有与传统决裂才能现代起来?

 

 潘公凯:笔墨之所以能够独立出来,与中国画画论中非常重视的“理”有关。这个“理”与西方人摹拟现实的外观形象并不一样——这个“理”虽然也是客观的,是对象和客体的“理”,但又离不开主体的理解与归纳。同时,它又不是主体的“理”,并且“理”也与对象的“形”不同——“形”是外在的形式,“理”是内在的结构,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内在规律,比西方人所说的结构涵盖面要宽。所以,只有中国绘画可以用勾线的方式把水,云等外形无常的事物描画出来,其它地域绘画在画到云水这些没有固定形状对象 的时候就不易下手。中国人用“理”去概况和归纳,就找到了一种表达这种无常形而有常理的对象的办法,这种归纳的结果就是“程式化”。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