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忧风雨——徐冬青现代工笔花鸟画解读
0条评论 2011-04-12 17:04:01 来源:美术报 作者:邓平祥

\

 

 

花是自然界的精灵和造化的尤物。

 

人对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喜欢用花来对应和比附。例如“花好月圆”、“因花想美人”等。

 

从词义上说,荣华之华作花,别造化字。可见花的字义也是极好的,古时华同花。

 

从植物上说,植物雌雄同体,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可见花是被子植物的精气神之所在,焉有不美之理。

 

所以,花历来为诗和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以花为题材,或以花寓人寓意的作品不胜枚举,时人和后人读花诗、看花画不但受到美的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能移情为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爱——这可能是由古到今在艺术中以花为主题的作品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吧。

 

欧游之后回到北京,看到徐冬青的以花为主题的一批作品,使我在文化感受和审美感受上同时受到触动。在文化者,是刚从欧洲的审美情境中出来,即被她的作品带到了东方审美文化的情境之中——这种感觉很是特别,很是异样,它似乎深化了我们的审美感知;在审美者,是对具体作品而言,徐冬青的作品我是熟悉的,也曾为她写过一篇小文。面对这一批新作心里不禁发出由衷赞许——女画家真是钟情如花的,同时在艺术上她也是有灵性的,这些作品竟能在短短的数十天内与其前期作品相比别有异趣,别样风采。概略地说,她的新作在保持前期作品的感性品质和艺术整体性气韵外,结构性美感也明显地呈现出来。 我不想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来说我的感觉,我更愿意说的话是:我为画家成功地自我超越而由衷地高兴。

 

在徐冬青的作品中,隽永的语言,表达出她对花的一种爱和理解——它是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清纯而细腻的情蕴,在作品中画家主要的意趣在于表达的欲望,这表达有两个层次:一是花,二是自我。其可贵之处在于她没有矫情,在一个矫情和矫旨恣肆的时代,真纯的表达真是难得,尤其是对于花。在这个物欲膨胀、人欲横流的时代,花和人也一起被异化了,少有人能真正意义上地去爱花、惜花、护花、赏花,更不要说感悟花所能提示的意义了。想到林黛玉的一曲《葬花词》曾经使多少人泪下,而今天的人们对杜工部的“感时花溅泪”的诗名大多是读不懂或没有感觉的,因为他们对花除了狭隘的感官享受,就是被异化了的功能使用。

 

而徐冬青的作品,在表达花的主题时,即有对世俗的反驳,这反驳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容的。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