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我的采访
0条评论 2011-04-16 13:47:0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硕

《上层》:跟您面对面接触,感觉您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不但您的工作是艺术的,而且生活也是艺术的,隐约有传统士大夫的气场,使人艳羡,且自然愿意去亲近、了解;通过阅读您在博客上的文字,听您解释您的作品,梳理它们的来龙去脉,又会觉得您想得特别多、特别深,内心里特别纠结,充满骄傲与悲悯;而这两个陈硕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陈硕。您怎么看待这种分裂的整体?

 

陈:表面上大家看艺术家都是会有这种感觉,潇洒,浪漫,别具一格等等给以惯用的概念用语,这都是“象”的感觉,其实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当你在创作中考虑更多使命感时,问题就复杂了。小聪明的投机取巧很容易让你得逞某些事情,但关键是你想不想这样去做,就目前我做的这一系列作品,换成很多其他的人,他们都没有办法去完成,因为从他们惯性的算计思维就会让他们驻足,太可怕了,手工自制几千块的瓷片,挖上万个孔,上万根铜丝的捆绑,而且还要承受多少次失败的可能,划算吗?而且他们还会把这样的不划算当做另类,划为不实际的群体,但有时作品就是在这种不划算中存在,也就是这种不划算的可能,它毕竟不是产品,它是个人心性,民族性格,文化传承,时代特点等等方面的承载,需要你默默地去承受,这就是“职业承受”,一但错位就必然不纯粹。记得我刚来成都看到了第一张唐卡,我被震撼了,图片那么大,人物那么多,那么多的细节和线条,就是一心不乱,你无语了,它也不用什么教化和观念,这就是“心语”,也是“行语”,这种“心行语言”的传递,让我体会到作品“心力”的重要,这样的感受在我每次接触到本土文化的精华中都会重复浮现,这种共鸣也不知不觉地形成你的“气”,影响你对价值的个人取向。但要实现价值取向肯定是个悲悯的过程,这是“价值承受”,既然你认了这种价值,你就要去承受这种价值所赋予你的历练和过程,最后达到超然和淡定。

 

《上层》:去年的这个时候,写了一篇《炖耙心路》,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您对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感觉怎样?是否还有太多干扰?或者说,有些干扰好像跟住哪里没有关系?

 

陈:现在的工作室是05年盖的,当时我是这个艺术村进场的第一批,到处是野草,路也不好,能有今天的感觉是当时的奢望,但还是慢慢走了过来,对我来讲,只希望工作室是稳定的,不要由于经常的变换来消耗你的时间,所以对目前的生活工作状况是很满足的,一方面是创作中找到表达的可能,还有生活中的爱人是一位很支持我创作的同行。让我能坚定自己的追求。至于干扰,那是处处都存在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的问题,较劲就痛苦,平常心是福。

 

《上层》:来成都也快十年了,这些年您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和尝试,是否都在为您现在将要呈现出来的“瓷片拼接”做准备,是在潜伏和酝酿?可不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这些作品和尝试。

 

陈:“瓷片拼接”是可能的方式,并不是创造的目的,材料的选择也只是思维传递的载体,这种选择是你在创作的思维定势中不知不觉所尝试的结果。来到成都后的第一个创作过程,我尝试陶瓷材料在形态和工艺中实现各种表达的可能,当时也做了瓷片的拼接,做了《爬行》和《船》两件作品,但材质工艺的繁琐和感性的思维不断地矛盾,使作品不能如愿地实现,只是积累了方法和步骤。第二个过程我做了《早熟娃娃》系列,希望用一个生命体的变异来反思现实的心态尴尬,有点现实批判,这个过程中,作品更多是雕塑语言的一种阐述,材质的表达变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直到前年,我开始做现在的这个系列,那时已经具备完成这个作品的心态了,我把速度慢了下来,基本上每件作品用掉我三个月的时间,我调动所有积累的经验来解决所有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烧成收缩,材质变形,成型结构等等的问题,让完成中材质已经不是障碍,而是更好地在思维中呈现。从形象看现在的作品会更加复杂,但从心象看它是内心的一个减法过程。

 

《上层》:怎么会想到“瓷片拼接”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来源和根据是什么?

 

陈:可能是长期探讨陶瓷材质的缘故,一直在繁琐和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尝试,让你不知不觉变得安静和内敛,因为陶瓷材质是一种静态材质,它适合农耕文明,不适合游牧民族,陶瓷的材质特点使我变得很易碎,很不方便搬动。而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背景下的丰富,创造,变化,竞争,商业所堆积出来的艺术存在,你不得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融入,为了扭转材质尴尬,我开始在它的性格中寻找更多的可能,首先从“将碎就碎”逻辑思维开始,我肢解瓷片,然后再用铜丝连接,使它形成软性结构,这样的调整使作品不那么易碎,转化它的性格特点后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当然这种可能也让你要接受更多的繁琐和寂寞,一片一片的瓷片,需要你慢慢的去完成,肢解的形态让你对作品终极有更多的未知,只能心平气和地去体验创作。体验当下禅定状态中“真”的价值。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