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讲述新中国雕塑史
0条评论 2011-04-26 13:26:00 来源:新浪收藏 

\

讲座现场

 

民生银行资助炎黄艺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经典—再现收租院大型雕塑展”于2011年4月25日推出第五场学术讲座“新中国雕塑巡礼1949-1978”。 主讲人殷双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重要的学者,殷双喜对于20世纪中国雕塑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该专题讲座以《收租院》为切入点,向受众介绍新中国雕塑1949年至1978年期间的发展过程和脉络。

 

殷双喜认为20世纪的中国雕塑艺术有三个重要的来源。20世纪初期,大量留法学生将西方雕塑艺术带回中国,促进中国雕塑艺术的变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部分留日学生回国也对中国雕塑产生影响;建国以后,中国雕塑则主要受到苏联方面的影响。苏联方面派出专家,为新中国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雕塑艺术家。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的雕塑艺术开始民族化的探索,《收租院》则是苏式雕塑与民族化风格结合的代表作品。

 

殷双喜表示,1949年至1978年的中国雕塑,总体呈现出几个特点。雕塑风格和技巧方面受苏联影响较深,并作出了一些雕塑民族化的努力;表现题材和内容上,以教育人民,突出阶级斗争,体现国家意志为主;雕塑类型上,则以城市大型雕塑为代表。殷双喜同时指出,雕塑作为美术领域的“重工业”,在这一段时期内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具有纪念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这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潮。

 

在介绍新中国雕塑史的过程中,殷双喜展示了大量的作品和现场图片。现场听众通过观看图片,对于这段雕塑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丰富了相关的美术史知识。听众表示,这种类型的学术讲座具有很好的艺术普及作用。通过学者讲述历史的演变过程,他们对于《收租院》艺术价值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炎黄艺术馆“再现收租院—新中国美术经典研究”活动,接下来还有三场艺术讲座。《收租院》的艺术价值,随着学术讲座的深入进行,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相关阅读】

殷双喜:用理解和宽容之心来看这一百年

殷双喜:江海:精神的表现与救赎

殷双喜:设计与民主

殷双喜:要注重严谨的艺术个案研究

殷双喜:八千里路云和月——刘若望雕塑中的人文情怀

殷双喜:直观与超越——浅论当代抽象艺术

新时代需要新的艺术与设计教育


【编辑:成小卫】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