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毅:我国最早的摄影展览
0条评论 2011-05-11 11:01:07 来源:时尚男士网  

\

展览的摄影作品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人们与摄影虽有一些接触,但对“摄影”这个名词还是弄不太清楚,“照洋片”“写真”是当时普遍的叫法。1924年6月14日,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董事会,举办了首次北京光社摄影展览会。原先只能趴在照相馆的橱窗内看到的洋片,现在集于一室展出,还叫什么摄影展览会?这一下引起了北京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影展开幕当天人头攒动,尤其是京城国画界,几乎是倾巢出动,他们亲眼目睹了用摄影的方法,是如何表现中国画的风格,画家们看得目瞪口呆,赞叹摄影的神妙。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古都,摄影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在此之前,小规模的摄影展览仅在北大校园内出现过,此次由北京光社面向社会的大规模影展,在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新学风,在文艺方面有诸多的研究小组,如:绘画小组、书法小组、音乐小组、歌谣小组、昆曲小组等等,摄影小组是其中之一。摄影小组成员有:黄振玉、陈万里、褚保衡、吴缉熙等人。1919年至1921年,摄影小组在北河沿的北京大学第三院举办过三次摄影展览会。1923年冬,摄影小组经常在太平仓平安里陈万里的家中开例会,还从国外订了日本的艺术写真杂志、英国的世界摄影年鉴、巴黎的摄影沙龙集、美国的摄影年鉴等书籍,供同好阅览,为了便于对外联络,大家将摄影小组定名为艺术写真研究会。校外的吴郁周、钱景华最先入会,不久,同住在平安里的自习摄影家老炎若、刘玄虎得知研究会近在咫尺,马上投奔过来,还有校外的汪孟舒、王琴希等人也闻风而至,摄影组织的人员迅速壮大,迫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艺术写真研究会又改名为“北京光社”。

 

光社成立以后,摄影例会由不定期改为定期,社员们在一起相互交流,观摩国外优秀的摄影作品,尤其看到日本摄影艺术在东方影坛一枝独秀,大家认为要努一把力,赶上邻国日本,所以大家创作欲特别高涨,同时还筹划着首次光社摄影展览会。与此同时,北大爱好摄影的师生开始多起来,北大校方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冲印照片,在马神庙的北大第二院设立了照相部,第二院内有南北两排房,北面的是校医室,南面的就是照相部。当时陈万里是北大校医,又爱好摄影,校方便将照相部委派陈万里监管,并聘请吴郁周当辅导老师,凡来照相部学习冲印的师生均由吴老师进行技术辅导。北大照相部除了为校内师生提供服务外,还肩负着光社社员冲印照片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社员老炎若,他大清早在太庙拍了灰鹤,一扭身骑上脚踏车直奔马神庙,到校时间比北大老师还早,后来他喧宾夺主成了照相部的代理主人。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