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板拍卖调查(图)
0条评论 2011-05-11 15:09:40 来源:艺术市场 

“珠山八友”投资需谨慎

 

瓷板,作为民国瓷器中一个重要的品种,是当时达官贵人的一种身份的象征。成为厅堂中一件重要的装饰品。而“珠山八友”似乎成了民国时期瓷器的代名词。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在清朝灭亡后的余韵。

 

随着御窑厂在民国时期的衰落,景德镇的工匠们逐渐展现出其创造性和活跃性,涌现出一大批粉彩和瓷板画高手。对于“珠山八友”要从各个名家的特点上把握之上。

 

王琦擅长人物,吸收了“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写意人物的特点,同时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脸部。

 

王大凡以人物见长,创立了不用玻璃白打底的“落地粉彩”技法,对浅绛法有所创新,用笔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布袋和尚”。

 

汪野亭擅长山水,继承了清代王翚的绘画风格,风格清新雅致,在“珠山八友”当中以青绿山水著称。

 

刘雨岑擅长花鸟,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创“水点”技法。

 

对于“珠山八友”的收藏价值,众多专家都有各自的意见。

 

浙江省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吕献珍表示,民国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江浙一带,对“珠山八友”的认可度很高。“珠山八友”制作的瓷器作为民国景德镇瓷器的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作品留传于世的并不多,上拍作品质量很难保证。

 

据记者了解,现在有大批艺人在景德镇从事着民国瓷板画的仿制,而这些从事仿制民国瓷板画的艺人只要稍有功底的画匠采用适当做旧的方法就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对一般小名家的瓷板画进行仿制。而对“珠山八友”作品的仿制,则需要专业功底深厚的师傅进行。因此,虽然现在“珠山八友”的作品处于较低的价位,但收藏者在收藏时也应该谨慎小心,切莫让赝品打了眼。

 


【编辑:陈春晓】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