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元素登上产业发展大舞台
0条评论 2011-05-12 17:43:5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包琰

\

 

现状——

 

跃入国家视野,产业强劲增长,细分行业亮点纷呈,投融资渠道逐步拓展

 

连续出版6年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用如下几个“特写”勾勒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是创意产业跃入国家视野。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开始进入国家宏观视野。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得到了国家进一步重视。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南京等省市已经出台了专门的发展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优化发展的潮流,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二是创意产业强劲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据初步估算,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湖北等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或接近5%,特别是北京已经超过了12%,上海超过了10%。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创意产业细分行业亮点纷呈。2010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全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元。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达43部,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影视动画产量达到22万分钟,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此外,2010年,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增速超过50%。

 

四是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逐步拓展。2010年,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创意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专项政策,推动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全年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6亿元,中央和各地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52亿元。迄今,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量达到百亿元;26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仅去年就实现融资额104亿元。

 

前景——

 

既是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着力点,有望成为中小城市发展特色,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高潮,升级传统行业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将呈现四个方面的良好前景:一是创意产业将产生“引爆”效应。创意产业具备成为全新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点的先天优势,充分体现了科技、智力与文化的结合,能够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创新发展,它的高渗透性、高增值性、高融合性使其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把文化作为产业源头、把科技作为实现手段,以创意为“引信”、以产业为“弹体”,从而在拉动市场扩张、促进产业聚集方面产生“引爆”效应。

 

二是创意产业有望成为中小城市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与大城市的人才、资本等优势相比,许多中小城市往往具有发展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鲜明特色,它们或具备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俗,或拥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或坐拥怡人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空间。只要抓准定位,充分发掘并利用中小城市的特色,就能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掀起新一轮创意产业热潮。中小城市间的竞争也将从以往单纯的经济指标比拼,转向梳理城市文脉、创意城市文化等较高层次的竞争,从而加速创意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向其他行业渗透,形成创意产业在不同城市间多元并存、梯度分布、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