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印外”,美不胜收
李岚清在拓展篆刻内容的同时,十分重视篆刻形式语言的探索。他在创作时追求的是“游心印外”,每件作品都有出新意于法度之外的创意。他深谙立篆之本是中国独有的象形文字,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汉字的象形特征,结构与字形的变化组合充满新颖的意态,文字在方寸之间成为鲜活的生命形象,开辟了篆刻艺术的一个新天地。他认为:篆刻与书法一样,是汉字的艺术。与书法不同,篆刻讲究铁笔石趣,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汉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衰退,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担忧。篆刻并不是只能用篆书,中国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字体,诸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乃至印刷字体等,都可以入印,可以让人走近汉字,进而热爱汉字。“这是我提倡普及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篆刻的艺术语言在于线条与结构。李岚清在创作中特别注重根据篆刻的题材选择篆刻的线条,通过线条的韵味形成独特的意象,例如,他用错落的线条刻出的“乱石铺街”,用细整的线条刻出的“心平如水”,令人观赏时进入由线条组成的作品意境。在“乐仙”这方印中,他把“乐仙”这两个字刻成五线谱和谱架。在“莫札特”这方印中,把字的笔画用五线谱上的音符和钢琴键盘的样子表现出来,使线条的处理带上音乐的元素,表明“莫札特”带着音符和钢琴键盘走向人间,使印章更有文化意味。仔细品味李岚清的每一方篆刻作品,都可以看到它们意趣横生,线条与传统线条大为不同,别有一种美感。
李岚清篆刻作品的独特风格还在于他抓住汉字的象形特征这一机杼,用“以字造型”的方法形成画面般的篆刻形式。在展览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明”、“竹林”等作品既是篆刻之书,又是文字之画,别出心裁。在篆刻的传统中,生肖印是一个代表性的类型,李岚清在表现形式上摆脱了传统的模式。采用可爱的漫画或卡通的形式,比如,将“丁亥”二字与胖猪宝宝刻在一起,好似带上了领结、领花;把“虎”拟人化;把“卯”刻成一只小白兔,使生肖造型回避其凶悍的一面,突出了可爱、吉祥和拟人化的审美特征。
在篆刻材质方面,除了传统的印材之外,李岚清还尝试过木头、砖头、紫砂、瓷、大理石、玉、铜等。材质不同,作品篆刻的感觉也不同,其艺术效果自然也不同。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