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篆刻的翅膀”
李岚清在篆刻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有关篆刻艺术的许多独到见解,其中以“五言”为精辟。他认为石可“言美”,篆刻首先要给人以审美的感受;石可“言志”,也就是篆刻的内容应该表达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石可“言情”,在每一次创作中记录的都是友情、亲情、景情和心情;石可“言趣”,在篆刻的过程中充满着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也可与他人分享;石可“言事”,篆刻可以铭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某一情境,以印铭史,使得见印忆事,构成对历史的回溯和人生的回望。他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些理论认识,为中国印学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李岚清还认为:“印章最早主要是权力的凭信,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改进,才成为一门艺术,但大都仍是书法和绘画的附庸和点缀,是衬托书法和绘画这些“红花”的“绿叶”,独立性不强。”,为此,他反其道而行之,为他的篆刻作品配上书法、照片、短文等,用“红花”来衬托“绿叶”,进一步强调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地位,让观众和读者更重视篆刻。
“在展览我的篆刻作品的同时,还要让篆刻作品提纲挈领,统带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内容,把我的理念、情趣、思考和记忆通过篆刻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和深化篆刻艺术展的功能和效果,让篆刻艺术展览的受众更多,扩大篆刻展览的适应性和影响力,让观众在了解篆刻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篆刻之外的收获。”
从2006年李岚清所著《原来篆刻这么有趣》出版以来,随着他篆刻作品的积累,已在国内各博物馆、美术馆、大学举办多场篆刻及书法作品展和讲座,并走出国门。他的展览和他的篆刻艺术讲座,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推动了篆刻艺术的普及和民族艺术的国际交流。“让篆刻艺术跟进时代步伐,贴近大众,走向现实生活,雅俗共赏,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是李岚清从事篆刻创作的根本理念,也是这次展览的宗旨。“大众篆刻”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通过这次展览,已引起篆刻界的学术关注与讨论。用李岚清的话说:“篆刻展览也可以叫作‘乘着篆刻的翅膀’,就是用篆刻展览的形式,不仅让人们了解中国篆刻艺术,也让人们看到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就,以及我对现实的关注、对文化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展览开幕之际,李岚清向中国美术馆赠送了他的作品“中国印”,向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中国文字博物馆等20余所大中学校和文化机构赠送了他的新作《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作品集》。
【编辑:冯漫雨】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