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信任危机由“不借”《血衣》引发
0条评论 2011-05-21 12:49:07 来源:艺术中国 

出人意料的是,在媒体采访的时间,当记者问起这件事时,王式廓先生的家属们无一不情绪激动,在采访中,王式廓先生的家人反复强调,他们曾多次请求国博将《血衣》借出展览,甚至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还亲自去到国博询问,但答复都是“不借”二字,另外两件作品的情况也是类似。对此他们不但很是失望,更开始怀疑这些机构对于父亲作品的保护是否妥善。因为王先生的一位女婿说起他曾在数年前看到过《血衣》的保存情况,惨不忍睹,“像尿布一样”,他甚至激动地提高嗓门将这句话重复了三遍。

 

《血衣》这件巨作,王式廓最早计划画成油画,在1957年时,他尚未完成的《血衣》素描草稿被《美术》杂志一经曝光,随即引起巨大反响。这样的作品尚未完成即广受关注的现象,至今也称得上罕见。鉴于草稿的好评如潮,政府便要求王式廓在1959年完成《血衣》的全幅油画创作,以作为建国十年大庆的献礼。但是由于时间过于紧迫,王式廓最终只完成了《血衣》的全幅素描,并将它捐献给当时刚刚落成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即如今的国家博物馆。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式廓先生遭到迫害,被下放农村终日劳作。在1973年4月,革命历史博物馆派下任务,要将《血衣》画成油画。对于此事,王式廓先生的小女儿王群女士回忆,当时父亲接到这项任务,可想而知是激动万分的,因为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一位艺术家,根本没有什么从事创作的时间。即便如此,王式廓还是在白天干农活之余,不忘观察、搜集创作素材,并在夜里拖着病重的身体,坚持艺术创作,但也最终劳累过度,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画架旁。

 

在关于王式廓先生的资料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王先生去世后,“当地农民们含着眼泪说:‘老王是累死的啊’。当他们得知王式廓教授的遗体已在郑州火化时,到县委去提意见:‘为什么要把老王烧掉,为什么不埋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老王是为画我们累死的啊!’……”

编辑:冯漫雨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