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雕塑艺术家黎薇:艺术家天生就是
0条评论 2011-06-09 10:00:08 来源:HIHEY.COM在线艺术市场 作者:王楠

\

黎薇

 

记者:你的作品大多是以你周围的朋友为原型是吗?你的很多作品,包括这件《陷阱》中人物惶恐、不安、紧张、怀疑的表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从眼神、微张的嘴唇等细节中表现出来,很震撼,相信能够直射每个观众的内心,那么每次你是怎么样去捕捉到人物那一瞬间的不安或者惶恐的表情呢?还有这次作品《陷阱》中两个非常逼真的身着演出服的小孩的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呢?(感觉有一个像林妙可,又好像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黎薇:以朋友和熟人为原型的作品只有《空心人》那些作品。新做的小孩儿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型,都是综合体。这样的不安或者惶恐就是现实,不用捕捉。它本身就存在。

 

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灵感。林妙可可能是很多人会对号入座的对象,但是这是你们的事儿,不是我的事儿。我说过,她们(他们)都是综合体。我原来甚至根本不知道林妙可是谁。最近在微博上才知道的。骗局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存在的。

 

记者:我觉得你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是每张看似忧郁平静的脸下有一颗涟漪起伏的内心,每件作品都代表一个坚强而独立的个体,而且你后来的作品也非常关注对于现实残酷的揭露,无论是有关社会还是人性,没有那种物质主义的庸俗以及同代80后艺术家创作的普遍的游戏感(例如有些艺术家就只是单纯喜欢画好看的,但你创作的人物基本上并不算好看,但从思想性来看她们是美的,就像罗丹的《老妇人》)你似乎在作品中流露更多出对人性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你是早熟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黎薇:你的说法怎么样都是成立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前面回答过了。就算你骂我或者不喜欢这些作品也没有任何问题。我介于早熟和幼稚之间。这仅仅是我的个人对我自己的评价,当然你可以有不同意见。

 

记者:你未来会一直这样创作下去吗?会不会有一些风格上的转变?

 

黎薇: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风格的问题,风格也不是自己定的。我只是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只要我觉得有意义。

 

记者:那么你最欣赏的一位艺术家是谁?

 

黎薇:很多。

 

记者: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觉得你好像是特别看不起市场。那你眼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怎样的?

 

黎薇:关于市场的问题是我最没法儿回答的问题,第一我不懂,第二我说了不算。市场的连带因素太复杂了,根本不是个人的事儿,我只能干我力所能及的事儿。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