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中国崛起、欧洲没落?
0条评论 2011-06-30 09:52:15 来源:华尔街日报  

她说,在买卖艺术品时,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投资角度,而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如果你这么做,人们会有些看不起你。中国人在这方面非常直接。

 

麦克安德鲁解释说,2006年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一年中国市场的成交额占全球总成交额的5%。

 

她说,去年,中国市场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二。这对欧洲而言是件大事,因为很多人担心艺术品交易会从欧洲转移出去,更多地来到中国和美国。

 

这个市场变得狂热

 

根据欧洲艺术基金会的报告,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包括瓷器、陶器、国画和书法在内的传统艺术品类别的拍卖价也屡创新高,交易额比上年增长了两倍多。

 

麦克安德鲁补充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的毛主席当政时期,拥有、交易或继承一件艺术品都是非法的。当时,中国对世界其他地方实行封闭政策。如今,在很短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已经从无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为一股巨大的全球影响力。

 

38年前,Marjorie Ho在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墨尔本创办了东西画廊(East & West Art gallery),展示亚洲艺术品和古董。她说,“我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刚刚开放时买进的画作都不好卖。即使是大藏家也不愿买。”

 

但是,在过去三年中,她亲眼见证了中国投资者的兴趣急升,许多人专程赶到澳大利亚来热切寻求艺术品。她说,“近几年来,市场行情变得很疯狂。所有这些来自中国的收藏家都在买回本国的艺术品。他们来到澳大利亚,这里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致富的源泉、一个撞大运的地方。”

 

这种需求促使Ho访遍整个澳大利亚以及数量庞大的中国移民,寻找更多的艺术品。她说,“我们拼命地做广告。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从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国人手中收购画作。这里有许多这类作品,但这些人都不知道它们这么值钱。”

 

全球性的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Sotheby's)加大了对亚洲的关注力度,他们都对自己在这个地区取得的成功雀跃不已。.

 

去年,全球最大的拍卖行佳士得的成交额达到50亿美元,其中的五分之一来自亚洲艺术品拍卖所得。

 

该公司的竞争对手苏富比称,香港的销售率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国际收藏界正在稳步迈进一个新纪元。

 

苏富比2010年的年报称,“在我们最高级别的全球拍卖会上竞购的新藏家中,来自大中华区的人士比来自北美或英国的人士要多出50%。”

 

脆弱的市场

 

在中国艺术品交易喧闹繁华的表面之下,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个市场的诚信度。

 

中国艺术品价格在2007年到达顶峰。然后在2009年和全球其他市场一起出现回档;然而,中国艺术品交易的反弹速度要快于西方国家。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