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直保持着不断坚持向上的走势。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了3600件,总成交额高达34.9亿港元,多个专场都出现了创最高总成交纪录的情况,成交率不少也高达90%以上,呈现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炽热之态势。然而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不少资深藏家已沦为看客,拍场成为投机资金的舞台,据行业人士分析未来数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持续火爆,“金元”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角。
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坚持向上的走势
2010 年,中国内地三大拍卖行无论是单季也好,全年也好,所有的业绩都超越了世界两大拍卖巨头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东方最重要的艺术品市场前沿阵地香港的大拍,一跃而执世界艺术品拍卖之牛耳,人们终于不再怀疑,中国艺术品投资开始正式与过去数百年来的国际惯例接轨了。当然,同样有人会怀疑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规模的真实性,认为这是受到投机资金大规模的操纵,艺术品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中外投机霸主的绑架对象。回望过去这些年,艺术品市场仍处在一个上下波动但是不断坚持向上的走势,虽然经历了太多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金融海啸、战争、地震等等,但是,在中国,以及以炎黄子孙血脉为纽带相连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艺术品市场这种向上并不断放大的走势是始终如一的,今后在没有其他人力不可抗力的巨大干扰的情况下,亦终将如是并会持续相当的一段时间。
如果有读者在过去数年之中跟踪我每年在《收藏·拍卖》杂志里做出的数据分析,那看到以上这组数据,就会为其超高的成交率而吃惊。如果再看到每件拍品具体的估价和最终成交价格额的差异,就会为其超高的倍率而吃惊。
藏家沦为看客,拍场成为投机资金的舞台
以尤伦斯重要当代艺术收藏专场为例,现场坐着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喜爱中国当代艺术的行家,也曾经相当努力地作出一些“表示”,但是几乎所有重大的成交均成为十数个场外买家的表演,而且这些场外买家几乎清一色全是机构或者基金。有业界资深人士在拍卖后个人微博上感慨,认为现场所有参与者都沦为投机资金竞投的看客。以与我一道在现场参与竞拍的业界资深藏家的竞买结果为例说明现实的残酷性:
耿建翌作品
拍品一:耿建翌(B. 1962)油画《灯光下的两个人》(编号:0801),估价100 万—150 万港元,预备竞价300 万—400 万港元,最终成交价1858 万港元,竞投失败。清乾隆粉青釉葫芦瓶(编号:3020),估价50 万—70 万港元,最终成交价314 万港元。
拍品二:刘炜(B. 1965)油画,《1989 生于北京》(编号:0857),估价150 万—200 万港元,预备竞价400 万港元,临到拍场时将预备竞价提高至60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1298万港元,竞投失败。
拍品三:刘炜油画《不准吸烟系列》(编号:0858),估价120 万—180 万港元,预备竞价400 万港元,临时提高至600 万港元,最终成交价1410 万港元,竞价失败。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