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市场
0条评论 2011-08-13 10:32:3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林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发展的状况大致是十年一段。1989年以前的十年主要是书画收藏市场,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少得可怜。1989年现代艺术展时民运的长城美术馆用很低的价钱收购作品,大家都欣喜异常。1989年到世纪末,海外投资者开始在大陆艺术家中收藏作品,主要有三条线索:1、港台、东南亚有实力的华人对大陆当代艺术渐有兴趣,比如张颂仁通过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收藏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2、国内个别企业老板通过展览活动收藏作品,如九十年代初广州油画双年展,其中批评家、策展人起了很大的作用。3、北京、上海一些国外使馆官员通过和艺术家接触,收藏当代艺术作品,比如希克等人。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资本纷纷投入,加上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使得大陆当代市场于2005年——2008年陡然升温。“大起”之后从2008年底到现在“大落”,原因很多,我以为主要有两点:1、大陆艺术市场基本上是不公开、不透明的黑市交易。国家在艺术品交易方面没有减免税制度,交易双方为了逃税,只能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这样的市场没有规则可言,不能持久。2、大陆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投机倒把,背信弃义,不尊重规则,这使得藏家、经纪人与艺术家不能建立正常的经营关系。不能公开的交易既无契约制约可言,更没有道德信任的约束。让人上当的市场就只能热闹一阵,崩盘了事。

 

至于艺术市场中大众和精英的关系,二者之间有很多层次,不能将其作二元化的简单对立。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是艺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艺术作品有大小、高低之分,大师作品中除了价格昂贵的代表作,也有价位不高的小品。藏画人分为不同层次,可以按不同层次来对应作品的高低价格。我们要着眼于本土、民间、中间层次的收藏阶层,这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特别是艺术品交易的减免税制度。国家没有优税政策,造成黑市交易你也收不到钱,这对正常的艺术市场不仅没有推动作用,反而助长了国民的不诚实的劣根性。这是很多国家的经验,也是我一直提倡“国家让利,藏画于民”的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开放基金会制度,有钱人拿出资金投入文化艺术有什么不好呢?艺术市场之外还应有学术机制的建立。基金会是另一条线路,和画廊经营是并行的。一个着眼于公益目的,一个着眼于盈利目的,两条线路可以互相推动。有了普遍的艺术基金会制度,就有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推进学术的经济保证。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