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70后艺术家基本上是走扎扎实实参展、画廊代理的路线。如今,70一代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那么,70后应该如何找到商业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平衡点?如何看待市场对于他们的艺术接受度?
邹跃进:70年代的艺术家没有必要去寻找平衡点,如果作品符合市场的需求那最好,即使是不符合市场,也不能硬性的去找结合点,不能因为市场而在作品上一味委曲求全,迎合市场从而改变自己的追求。这样做反而不好,市场其实不应该是艺术家考虑的问题,艺术家应该考虑学术的思路,若不然就是在伤害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的艺术追求符合市场,在艺术思考上足够深入,表现到位,艺术市场就会跟着你来,艺术家不能盲目跟着市场跑。
市场会影响到艺术家,但这个影响应该转化为学术,比如说方力钧的画卖得好,你要去思考他的作品为什么卖得好,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收的,而不是把注意力转化到价格上去,想想它会受到市场吹捧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区跟风和模仿,要从艺术内部和艺术外部的环境来寻找他的原因,并要反过来思考自己的艺术。市场可以作为艺术家反思的一个资源、对象,但艺术家不要去寻找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盲目模仿是没有意义的,艺术家应该尽量避免雷同的风格,这才是艺术家的本色。
70的市场价格总体比较低,高价相对少,但在未来总有一天他的价格会升上去,投资 70年代的人是比较聪明的,70画家在未来会走出一批不错的人,就像60年代一样,像张晓涛、宋庄批评家年会做水墨动画的,他们都在自己的探索中向前发展,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作为艺术家来讲,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70中肯定会有一拨人逐渐脱颖而出,成为70年代的代表,以后我们只要一提到70年代就会想到那几个人。
新视觉:Video、卡通、摄影等艺术形式在70一代得到发展,70后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您认为在艺术形式的运用方面,70和80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有什么区别?
邹跃进:区别主要在于卡通文化,70比较商业化,并不完全只是有一些迹象,80一代还看不出总体倾向,70年代可以总结出一些主要倾向来。成功的艺术家要沿着自己的路走,不成功的要自己去探索,已经成功的要更加深入,在艺术表达、思想上去探索,不成功的应该去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式。
新视觉:由于成长背景的关系,70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总体来说不像50、60年代艺术家经历了红色时期的洗礼,您认为这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邹跃进:70相对比较少,没有经历过红色时代,没有这个方法,如尹朝阳画的一些关于毛主席的作品,70出生时大部分处于文革后期,中国早期那种思维教育灌输在学校里面,会在早期出生的画家身上有影响,但是对于78以后出生的影响就比较淡了。但是70已经占据一个位置,像政治波普,像岳敏君那样,也有艺术风格,每个艺术家都会去探索,符号化的东西并不明确。
邹跃进简历:
邹跃进,1958年出生,湖南隆回人。1982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8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92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副主任兼美术理论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专著:《他者的眼光,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新中国美术史》、《艺术导论》等。曾经在《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美术观察》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编辑:成小卫】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