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画廊”展示一幅以昂山素季为主题的作品
Min Wae Aung的收藏品之一
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画家Min Zaw刚刚完成一幅新作。
通过画管窥一个国家
“哦,请把我送去天堂吧!”
此话出自缅甸艺术家Kyee Myintt Saw之口,当时,我们正在他那狭小闷热的工作室里聊天。虽是半开玩笑,但在这个佛教色彩浓厚的国度,他的请求其实颇有几分哲学味道。Kyee是位油画大师,他描绘闹市场景的作品在本地市场上非常畅销,然而,他的创作激情绝不仅限于此,而是更钟情于人体之美。
今年72岁的Kyee原本在学校教授数学。现在,他正斜靠在扶手椅里,身后就是一幅刚刚出炉的裸体美女。“我们的文化传统排斥裸体。而在你们的国家,学生们在艺术学校里可以毫无顾忌地研究人体结构,我相信,这大大有益于拓展艺术才能。”
话虽这么说,但在当下的缅甸,前往新艺术领域探索的道路上,Kyee Myintt Saw并不是孤军奋战。感谢这个信息活跃与沟通便捷的时代,国际游客和互联网的进入,使缅甸的民间艺术愈发繁荣,思想趋于解放,创作风格也更为多元化。过去几十年间,军政府和国际制裁让这个东南亚国家变得与世隔绝,经济停滞不前,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也饱受阻碍。如今,虽然军政府依然严密控制着公共生活,但我们与当地艺术家和商人交谈时,得知缅甸的政治和社会风气开始变得宽松,对外界的影响也慢慢表现出开放态度。
去年,我到仰光对当地的艺术状况做过踩点探究,结果发现,对画廊和画室进行参观游览所得的收获,比把时间花在宝塔与佛寺上所得的要大得多。在这个迷人而又复杂的国家,与民间文化人接触,不失为一条了解其社会和思想状况的捷径。
平和安静是这儿的风格
我的行程是从开办刚6年的“河流画廊”开始的,地址就在殖民时代留下的海滨酒店配楼里。一路上,出租车驶过著名的仰光大金塔,但见后者在绵绵的季风雨幕中闪光,宛如海市蜃楼般迷人,高低不平的街道两旁时而闪现出巨大而又破旧的高层建筑。
按照当地人的提示,我在走进“河流画廊”前脱掉了便鞋,那里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屋子里面的空间倒是很大,墙上挂满了具像画和半抽象画。“艺术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奇妙途径,尽管画的主题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传统,”画廊主人、新西兰移民吉尔·帕蒂森指着一幅风景画给我看,那上面用足了金黄、深红和橘红的色调,从文化和政治角度上说,红色从前是被当局禁止使用的,在眼前的画布上却成为抒发感情的信号。
“河流画廊”确实不难找,但仰光其他新兴的画廊,大部分是艺术家们在小本经营,通常散落在办公大楼或居民区深处。听从帕蒂森的建议,我雇了个会说英语的导游,由他规划交通路线,安排我的行程,并且事先联络,以确保我登门造访时主人在场。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