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希望看错今日上海绘画圈
0条评论 2011-12-18 13:22:13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我们这一代  展览现场

我们这一代  展览现场

 

2011年12月17日“我们这一代——40后上海油画家艺术文献展”开幕,陈丹青于11月15日为展览撰文,感谢“诸位兄长三四十年前给予我辈的慷慨教益”以及“年轻同道间诚实无欺的友情”,感叹“如今上海的画家必定很多,花样更多,但是远远看去,总不如70年代又有朝气,又有草莽气”。以下是陈丹青的原文:

 


祝贺《我们这一代》画展开幕

 

陈丹青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这次展览的全体画家。至少40年前,他们都是小伙子。请诸位相信我:葆元、景山、永强、瑞敏、渭凉、汪铁、纯中、柏荣、明耀、予冰、逸鸣、长江,当年都是帅哥,各有各的帅,我清清楚楚记得他们两手插在裤袋里,一张英俊的脸——这是先要讲明的事情。

 

他们都是我的兄长,我与其中23位非常熟悉——其余数位也曾面识,此刻纸上敬礼——当时任何上海无业画家随时捧着画,趋前请教,听取指点,他们都是“文革”期间有教于我的老师:在那个从不追究学位和学历的时代,他们从未暗示我叫一声老师。

 

14岁那年我认识了徐纯中:我俩的恩师,是今民立中学退休美术老师章明炎。章先生1968年带我隆重去到愚谷村徐纯中家,说我是这位当年已经著名的知青画家的小师兄。徐纯中居然伸出双手和一个初中生紧握,临别又紧握一次,我受宠若惊,至今与人交手,必定握紧(不过只伸一手)。17岁那年,我有幸认识了当年全国知青画家头牌,刘柏荣,夜里骑车一个钟头前往虹口区他家讨教,他看我涂抹的红旗,说,红色要画出空间感,这面旗没有消失在远处。我听了,大为惊异。

 

从18岁到20几岁,我陆续认识了他们全体。那是虚荣心不断满足,满足得不可思议的过程,因为70年代这批画家——当然,必须加上陈逸飞——是全上海最活跃最被关注的一群。今天的学画小子即便荣任博士生也难一年见得老师几面,还得苦心送礼,70年代的画家根本不管辈分,不问来历,不屑于有名无名,彼此过眼投合,就自行车骑来骑去玩,好比群氓。如今哪个教授博导会到业余青年的窝点看画吗?他们全都来过我家三层楼,陈逸飞走到二楼拐弯处就会慢声叫道——丹青!

 

所以我实在看不起眼下的学院和美术圈,半点屁事,动辄一本正经。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