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熙《黄洋界》 设色纸本 镜心 46×69cm RMB1,000,000-1,500,000
魏紫熙三张博物馆级红色经典名作齐聚
魏紫熙是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代表作品有为毛泽东主席纪念堂所绘制的巨幅山水画《黄洋界》以及中国美术馆藏的《天堑变通途》,均堪称现代山水画坛的珍品。本次经典秋拍“红色经典专场”不仅征集到《黄洋界》,还有《天堑变通途》、《报矿》等一批魏紫熙博物馆级的经典名作。
其中《黄洋界》以俯瞰的开阔视角,对黄洋界特殊景观给予了集中描绘,表达了老画家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追思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近景山头苍松挺立,公路蜿蜒直达山顶,伸向远方;中景的山体博大、雄伟,气势磅礴,山顶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就是当年毛泽东与朱德会师的八面山哨口;远处罗霄山脉,耸峦叠嶂,绵延不断。朝霞映红了山头与中景、前景山头上所点的朱砂红融为一体,象征着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红红火火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幅画创造了一种新的点彩法,将古人的“嵌宝点”发展、扩大到了极致。为表现毛主席诗词“万山红遍”,用朱砂红满点在画中的山头上。满张画的红色寓意深远,画面所产生的巨大的视觉冲击感使人震撼,为之惊叹。这幅画作打破了原有的绘画模式,是在传统中探索创新的典型,是一幅堪称博物馆级的“红色经典”巨作。
《天堑变通途》是魏紫熙以长江大桥为题材而创作的经典作品。画题取自于毛主席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近景以虎踞龙盘的南京山势来烘托大桥,这样大桥虽小,但给人一种完整的飞架南北的突出形象,也突出了长江辽阔的江面和奔腾的波浪。一静一动,统一于整个画面。《天堑变通途》运用焦点透视的手法,显示出桥的长和江面的宽阔,江面开阖处以简远取胜,观之顿觉云气郁蒸,崇山峻岭压倒式的盘踞在画面左下方,画面给人强烈的冲击力,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突出了长江大桥工程的宏伟气魄。
《报矿》也是魏紫熙红色经典题材代表作之一,因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对时代精神的歌颂成为广为流传的时代精品。197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报矿》作为年画出版发行,《报矿》也成为魏紫熙作品中印刷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幅作品。魏紫熙之子魏镇看到此画时激动不已,他说:“此幅作品是父亲为全国美展创作的精彩力作,记得父亲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还在南京印刷厂当工人,父亲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构思和尝试,这幅就是父亲精益求精的成品。作品创作好之后就被选送到全国参加展览,画面背后后至今还有我用铅笔写的作品编号。当时展览条件不像现在这么优越,很多展览场所因为条件所限布展的时候都是直接用钉子钉在展板上,所以作品四角都还保留着图钉的痕迹。这次展览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作品参加完江苏省美术馆的展览之后被送到加拿大参加展览。原作归国后被父亲赠送给一位挚友,从此作再也没有出现,直到今天才有幸得观,心中感慨万千。可以说这幅作品是父亲的代表之作,脍炙人口,流传有序,是不可多得的博物馆级别的精品,代表了一个火红的时代精神。”
胡若思《愚公移山》-设色纸本--镜心--62×113
当“红色记忆”被唤醒更值得关注
在引领投资潮流的同时,把承载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的作品集结起来,南京经典本次秋拍“红色经典”专场俨然成为一场中国近代历史展。其中黄胄《上山下乡》、关山月《榕荫乡风》、林散之《浪淘沙•北戴河》、胡若思的《愚公移山》、亚明《喜报传来》、贺天健《新安江上》、赵望云《大地回春》等一批较为典型的、广为人知的新中国美术优秀作品将以专场拍卖形式奉献给藏家,这些作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新中国建设发展、潮流运动、社会风貌、人民情感、理想追求等丰富的时代信息,以一种勃发的激情记录了一个“红色记忆”的时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散之现存最大“毛诗”作品《浪淘沙•北戴河》,这幅罕见的林老作品极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有望创出林散之毛主席诗词题材作品新的拍卖纪录。林散之作品当中“毛诗”题材作品一直是市场追逐的宠儿,往往能拍出高价,林散之写毛主席诗词,境界最佳者当推70年代。此幅作品是林老70年代所书,尺幅巨大(122.5cm×244.5cm),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此幅字体比一般较大,奔放纵逸,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用笔随心所欲,一气呵成,可谓纵横捭阖,痛快淋漓。巨作之雄风雅韵尽现,感人至深,让人叹为观止。
据悉,南京经典秋季拍卖会将于2012年1月4日至6日预展,7日至8日拍卖。本次拍卖将推出“现当代艺术”、“红色经典”、“当代水墨”、“近现代书画”、“新金陵画派”、“一代草圣”、“艺术南京”“传世国酒 玉 石”等15大专场2000余件拍品,总估价近5亿元,展拍地点均为南京中山陵东郊国宾馆。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