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收藏家乔建新:文在石里 化在外
0条评论 2012-02-23 13:17:3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林娇

乔新建的收藏(一方水太湖石)

乔新建的收藏(一方水太湖石)

 

我也曾经打过眼

  

记者: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藏,您这满屋的庭院石和案头石,有没有打过眼的?

  

乔建新:当然有。就说这方“獬豸”,早年间,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非凡之处,转手以多于原价一万的价格转给了另外一位石友,后来和我儿子闲聊说到这方石头,我儿子大惊,说我把宝贝卖掉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石头的宝贵之处,经我儿子一提醒,我立马意识到这是一方再也难以得到的石头了,我就想方设法想要在得到这方石头,后来我大概知道这方石头是在河北某地的一个石友家里,马不停蹄的跑到那里,又以高出售出价3万元的价格把这方石头买过来。其实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包括买到假的东西,我觉得是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买经验教训,所以,这种事情,也不能单纯的说是打眼,其实也是一种收获。

  

记者:早年间,赏石在收藏界内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似乎也只是局限于石友之间的交流,那么您早年接触到赏石的时候,是怎么去学习呢?

  

乔建新:刚开始,除了自己的学习,就是去参加拍卖会和展览,和行家们去交流,慢慢的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后来就自己去淘宝,在淘宝的过程中,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时候,但是我也说了,这也是学习的一种,包括到现在,我都经常和石友们一起交流学习。

  

我相信赏石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记者: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赏石收藏,就现在的收藏现状,您能不能就市场方面和我们说一下,赏石收藏的前景如何?以及赏石市场的发展历程?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 道法自然翦凇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成交前十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 道法自然翦凇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成交前十

 

乔建新: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赏石这个门类,包括我这里,近年来,拍卖行业是前来征集,但是赏石的市场价格还是没有像书画和瓷器那样暴涨,赏石也一直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赏石界,第一次被世人关注是在2000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的中国馆“明轩”,美国收藏家理查德·罗森布鲁姆拿出自己收藏的30多方中国古典赏石,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人赏石:庭园、书斋与绘画”的专题收藏展。赏石一下子就被人们关注了,然而在拍卖市场上,赏石的价值得到认同是在2008年香港蘇富比的道法自然 翦凇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拍卖会上,27方石头,只有一方石头流拍,总成交达到1655万元,这次拍卖在赏石市场上至今都是一个里程碑。最近一两年,国内做赏石专场拍卖的当属是西泠拍卖,2011年秋举办的石雕专场,算是一个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于赏石收藏的前景,我觉得是非常可观的,特别是国家园林局禁止对于犀角象牙的交易之后,杂项类拍卖就缺少了一位重要的成员,相信赏石在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的。

  

记者:您刚才提到经常会有拍卖行的业务来征集您的藏品,一般都是哪些拍卖行?

  

乔建新:是的,经常会有,包括西泠、保利等拍卖行,我们现在都是非常好的关系。还有苏富比,我也经常去参加他们的预展和拍卖会。

  

记者:听您的介绍,似乎国外也有不少的藏家收藏有中国古代赏石?

  

乔建新:其实和书画瓷器一样,在战争年代,我们中国非常优秀的赏石也有国外的人偷偷运走,比如美国和日本,我们中国赏石界应该好好的发扬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强大起来,一起努力促使美国和日本把抢夺我们中国的文物还给我们。

  

记者:会的,一定会的,随着我们国力的强大,我们一定会把中国优秀的文物要回来。

  

后记:对于赏石的学习,乔老师是个行家,尽管如此,他还在不断的充实自己;乔老师带了几个徒弟,在闲聊中,他的徒弟们都对他赞不绝口,他们都是受到乔老师的感化,逐步的喜欢上赏石收藏,乔老师对于他们的指导没有半点隐瞒,把毕生所知都传授给了他们。通过我的一番采访,我感受到乔老师对于石头的痴迷,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当然,更强烈的是对于中国未来的期望。半路出家的他,并没有输给行家们,已步入迟暮之年的他,依旧奔走在中国的大地上去寻找那方方心仪的石头。

 

 


【编辑:易小燕】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