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平面设计的先驱“图钉派”
0条评论 2012-04-07 10:52:30 来源:王受之博客 

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作品,“I Love NY”

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作品,“I Love NY”

 

受“图钉”风格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这一代美国平面设计家中,比较杰出的有巴利·扎德(Barry Zaid. 1939-)。扎德是加拿大人,原来是学建筑和英语的,因为个人喜好,因此自学平面设计和插图,曾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英国的伦敦从事设计工作,后来到纽约加入“图钉设计事务所”,成为“图钉”设计集团的一个成员。他对于历史的风格非常重视,对于过往的每一个时期的风格都注意研究和学习,并且力图在自己的设计中采用某些历史的因素。他在设计中采用部分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因素,特别的是他广泛地采用20世纪20年代的“装饰艺术”运动平面风格作为设计的借鉴和参考,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新作品来。他的这种对于历史的重视,使他的设计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而正因为这种风格,使他成为“图钉”派中杰出的第二代设计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1970年为英国艺术史专家贝维斯·希勒(Bevis Hillier)设计的《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一书的封面设计,突出表现了他对于“装饰艺术”运动的喜爱和成熟地把历史风格和现代视觉传达目的结合在一起的设计能力。他的设计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也不是对历史风格的抄袭,而是把历史的设计特点与他个人发展起来的对于平面的布局、空间使用、编排和组织结合起来的结果。

 

另外一个杰出的第二代“图钉”集团的代表是詹姆斯·麦克穆兰(James McMullan, 1934-),他是一个插图画家,同时也是平面设计家,他擅长水彩。作为一种曾经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风行一时的艺术技法,水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衰退了,麦克穆兰的努力是把插图与平面设计混合在一起,他重点采用钢笔线描和水彩技法结合作插图,使这种已经几乎被忘却的技法与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结合一体,达到很好的效果。他的有力的线条和生动的水彩技法,结合在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之中,浑然一体,受到广泛的好评,到20世纪70年代,他的水彩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他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方法,使他的插图部分达到逼真的效果。为了使插图与平面设计的其他部分能够吻合,他又设计了各种流畅的字体,并且使字体成为自己设计的重要部分,比如他在1977年为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eill)的剧作《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设计的海报就具有这种特点。水彩插图和流畅的、专门为这个海报设计的字体结合在一起,坐在室内的剧中人物与海景迭合,产生了时空感,也交待了剧情内容的特点,这个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韵味,是他的代表作品。

 

第三个新一代“图钉”集团的代表人物是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 1938-),他在参加“图钉”的初期,是运用木刻手法设计平面作品的,他的艺术手法具有相当强烈的原始艺术特点,因此从开始的时候就引起广泛的注意。他以后改变了艺术借鉴的方向,开始转向采用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早期绘画的写实绘画风格作为自己设计的参考,因此,他的绘画的形象非常结实、饱满和真实。他和其他“图钉”派的设计家一样,也高度重视插图和其他平面设计组成部分,特别是和字体的统一关系。因为他在绘画上走高度写实的自然主义途径,因此他的平面设计也努力与自然主义靠拢,字体基本上是描绘出来的,与绘画插图主题吻合。他在1976年设计的海报《为色彩斑斓的姑娘……》(For Colored Girls...),利用逼真的肖像绘画为中心,背景加上涂鸦式的彩虹色字体,使绘画部分和文字部分结合得非常好,因为这个戏剧的背景是纽约,所以他把纽约地下铁的装饰瓷砖和标志作为海报上其他文字,包括演出的剧院地址、演出的时间和演员名单等等的设计动机,把艺术性和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统一起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这是他的探索的非常成功的成果之一。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