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在搬动安迪-沃霍尔的《双面猫王》
乔斯-穆格拉比(右)和他的两个儿子
安迪-沃霍尔 《20个玛丽莲》
《双面猫王》的买家
《双面猫王》(”D-uble Elvis”),这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l)在1963年创作的猫王肖像,尽管是5月9日才在纽约苏富比上拍,但早就在两个月前成为今春大热的作品。2009年,该作品曾以近44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是估价的4倍。尽管当时的艺术品市场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动荡时期,沃霍尔的“双面猫王”仍然创造了当年秋拍的最高价,全面振奋了艺术品市场。因此,这件作品在今年亮相时的估价被定在3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吸引了不少眼球。最终,经过两位出价者的激烈竞争,纽约画商乔斯-穆格拉比(J-sé Mugrabi)如愿买到了又一件沃霍尔的作品。
从纺织品到当代艺术
也许乔斯-穆格拉比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还很陌生,那如果这个名字加上一个注释:“世界上最大的沃霍尔作品私人藏家”,你是否会重新看一遍这个名字,并深深记住它呢?
1939年,乔斯-穆格拉比出生于一个叙利亚的犹太家庭,他的父母在耶路撒冷开杂货店谋生。16岁时,他便独自去波哥大与亲戚一起工作、生活了。此后他的人生就是励志电影里的标准版:勤杂工、跑腿、卖衣服,直到1961年,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纺织品公司,并开始做进口生意。70年代末,他的公司已经成为哥伦比亚最大的纺织品企业之一,随之而生的,便是潜在的安全风险——在任何穷困且治安混乱的国家,富翁及其家族都是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最终,他选择了带着全家人移民美国,随后在纽约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正是在这个新国度里,他逐渐将时间与资源转移到艺术领域,开始了画商生涯。
除了对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穆格拉比的事业转型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哥伦比亚的时装生意并不好做,或者说那里的女性还没有“时尚”的概念。这对于做纺织品进口生意的穆格拉比来说是很糟糕的环境。这也迫使穆格拉比寻找新的突破口,当代艺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他的视野。
1987年,穆格拉比参加了巴塞尔艺博会,当他路过销售沃霍尔作品的展位时,他与沃霍尔的作品“一见钟情”了。尽管他身边的朋友告诉他那些是沃霍尔的晚期作品,并不是最佳的,他还是出手了。“这些作品让我找到了曾经的感觉,早期或晚期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感觉。”在后来的访谈中,他这么回忆道。当时他买的是《最后的晚餐》系列中的全部四件作品,每件3.7万美元,而现在每件估价大约在400万至600万之间。
此后,他对当代艺术的购买一发不可收拾,1988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他出价396万美元购买了沃霍尔的《20个玛丽莲》(Twenty Marilyns),刷新了沃霍尔作品的成交记录。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ir)、罗斯科(Mark R-thk-)、达利(Salvad-r Dali)、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等等著名的名字都在他的藏品名单上,其藏品总数已有3000多件,总估价在7亿美元以上,其中单是沃霍尔的作品就有800多件。而他的两个儿子,阿尔贝托和大卫-穆格拉比(Albert- & David Mugrabi)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集中精力购入还在世的当代艺术家作品,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Steven Hirst)和杰夫-昆斯(Jeff K--ns)便是其中的重点目标。
买!买!买!
作为一个私人画商,穆格拉比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钻牛角尖”式的专注:面对自己偏爱的艺术家,他会忽视专业人士的评论,一股脑的统统买下来。这种“粉丝”式的冲动在面对沃霍尔的作品时尤为明显,只要是沃霍尔的,即使是被评论界看作是“垃圾”的晚期作品,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这种看似狂热的购买模式,其实只是表象。在穆格拉比的购买模式中,品味或情感是次要的决定因素,最主要的是看这件作品是否能对这个艺术家的市场价格造成影响,即通过购买或出价行为实现他对价格的操控能力。据他的朋友回忆,在2006年的一次拍卖会上,沃霍尔的《花朵》(“Fl-wers”)估价在100万美元,但当拍卖师知道穆格拉比会参加拍卖时,他们的目标便定在了150万美元。穆格拉比不负众望的将价格推高到100万以上——但最终以接近150万美元买下这件作品的并不是他。穆格拉比和他的儿子们擅长参与价格炒作,以拉高作者的市场价格,而这种策略在上升期的市场中非常管用。
当然,对于穆格拉比的这种炒作手法和购买模式,一直以来也存在很多批评。早在1988年,当他以高于两倍估价的价格拍下《20个玛丽莲》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质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也有很多人取笑他暴发户式的无知。但穆格拉比的回应是:我买的是美国的一部分。对于穆格拉比这样的移民家族而言,真实的美国商业文化恰恰被波普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也许就是他们初到这个陌生国家时,最为熟悉的图像。
艺术比房产、基金等等任何东西都要保值——这是穆格拉比家族坚信并贯彻始终的理念。早先不被看好的沃霍尔的晚期作品现在都已经身价百倍,2010年,他卖掉了沃霍尔以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r)为灵感创作的《她生命中的男人们》(“Men in Her Life”),成交价为6330万,创造了沃霍尔在拍卖市场上的第二高价的记录。
对于像穆格拉比这样的画商而言,买画就是为了最终出售(他们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家族收藏),在本质上与其它商品的买卖并没有多大差异。当然,收益与风险也是并存的。在艺术品交易中,对作品真伪的认证是很重要的一环,以私人画商身份活跃在艺术市场中的穆格拉比家族当然也会非常重视这点,但有时也会出现些麻烦的状况。2011年,沃霍尔基金会下属的认证机构宣布关闭*,这对穆格拉比来说实在是个糟糕的消息,因为他还有一批作品等待这个机构的认证。但实际上,即使有机构做认证,对沃霍尔的大量丝网印刷作品而言,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证。
但无论如何,穆格拉比的眼光、决断力、运气,还是令这个移民家族在美国收藏界站稳了脚跟,虽然他们的行事方式也遭受了不少诟病。其中之一就是他们不会与公众分享自己的藏品。与萨奇等大藏家建立私人博物馆的做法不同,他们购入的作品分藏在几个仓库中,而且他们也甚少将作品借给美术馆或博物馆这类公共机构,即使借出,也要收取一两百万不等的费用。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只要看见穆格拉比父子走进拍场,就能预见到可能很多年内都不会在公共场合看见即将上拍的沃霍尔作品了。也许这种纯粹商业投资的眼光的确令这个家族的财富翻了几番,但却对艺术本身的发展没有太大助益。
*关于安迪·沃霍尔基金会的研究,可参阅张秀娟论文《美国艺术基金会初探——以安迪沃霍尔基金会为例》
【编辑:成小卫】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