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与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0条评论 2012-08-03 10:55:34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何萧萧

《毛主席去安源》

《毛主席去安源》

刘春华

刘春华

 

1967年夏,北京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展览,当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读书的刘春华,承担的具体任务是,画一幅反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刘春华当时只有24岁,还是一名在校学生,而且没有专门学过油画。这年7月初来到安源矿区体验生活和采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周年前夕,创作出《毛主席去安源》大幅油画,因当时反对个人成名成家,故作品署名为“北京院校学生集体创作”。

 

1967年10月1日,油画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说明词是“毛主席1920年去安源”。安源工人出身的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少将观看展览后提出,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是1921年秋天。事后,得到毛泽东证实,于是,说明词立即改了。

 

《人民日报》拟刊用该画,送中央审查,时任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的江青当即批示:“我建议明天‘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发表《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很好。这幅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果实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构图、采光、着色等艺术方面亦是优秀的。听说是青年人画的,拟同意发表。建议「署」上作者名字。江青68.6.30”1968年7月,该画在全国公开发表并大量印制发行。

 

正当全国各地大力宣传之时,毛泽东亲自审查了这幅油画。他对将他画成身穿长衫不甚满意,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这次谈话通过非正式渠道逐渐传开。从此,对油画的宣传开始降温。

 

197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鉴于展厅中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出现霉点,加上毛泽东本人对这幅画不太满意,将这幅油画撤下。

 

【相关阅读】

【视频】艺术玩家之刘春华讲述名画背后的故事


【编辑:李洪雷】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