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语——2012李向明艺术展现场
2012年8月11日上午10点,土语——2012李向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初进展厅看到满眼都是打有“补丁”的口袋,里面装满了粮食,很多的粮食口袋组成大型装置。里面的展厅中间也是放有“粮食口袋”,周围挂着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整个展览像是“天下粮仓”从此在自己的艺术上“开仓放粮”。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土语”,艺术家李向明展现自己的生存境遇与情怀,也是他所坚持的艺术创作方向。艺术家李向明经过长期的绘画语言探索,他最终选择了走向抽象。李向明在创作方面的积累完成了不少出色的作品,包括他的一些装置作品。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位值得研究的个案。他近期的绘画作品似乎是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再现,但他加入了中国本土叙事性的元素。从2005年开始,艺术家李向明从河北农村收集了大量有补丁的织物“现成品”,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也开始尝试新材料的媒介性的魅力,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在不断地拓宽,后来就直接使用“现成品”完成艺术创作。他运用一些“补丁”粮袋、衣物以及农具,均是与黄土相关,也是“土语者——一位艺术家的生存境遇与情怀”的呈现。
在美术馆的七层会议室,由贾方舟主持的“土语——2012李向明艺术研讨会”,众多批评家云集于此,对艺术家李向明的作品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和见解。批评家陈孝信直言不讳地指出李向明的艺术创作不够“灵动”,均是大排刷的痕迹,应该留些“透气”的空间。在此方面应该向艺术家尚扬学习,减掉一些多过多的笔触,多一些“空的”空间。
著名艺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解读是,“正是这些材料的发现和使用,改变了李向明的艺术格局,使他的抽象作品更趋向于构成主义特征和强烈的物质感。而从材料的借用到现成品的挪用这一转变,表明他对这些现成品自身的完整性和叙事功能有了更充分的信心。此前,他总是试图改造它们,强制让它们进入他的审美系统,这一改变使他明白:这些现成品自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