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通过其收藏的美术作品以及许多珍贵的文献史料,展示他从事现代中国美术研究的历程。中西方艺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交流传播与相互影响,但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艺术家前往西方求知探艺者众,西方学界对正在发生着变革的中国美术知之甚少,交流失去平衡。苏立文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从了解到研究,从研究到传播,可谓捷足先登,也是独辟蹊径。透过展览,可以看到,苏立文在中国美术研究上三个显著的学术特色,首先,他的目光是极为宽阔的,他的研究在古代中国美术和现代中国美术两个领域里穿行,把20世纪中国美术的新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观照和评价。其二,作为一位西方学者,苏立文在艺术史观上难得可贵地排除“西方中心主义”,正确评价20世纪中国美术的文化新质,尤其以比较的视野和方法将中西美术进行比照。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这本著作中,他首开美术比较研究的先河,论述了东西方美术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相互借鉴而形成的创造,评价了中国美术进入20世纪所展开的“美术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的发展。在东西方的文化坐标上,他为中国美术的文化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表述。其三,也是苏立文治学特色中的特色,那就是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走进了20世纪中国美术。从1940年代开始,他与一大批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交往交流,许多结为好友,情谊笃深。这种贴近现实又贴近人的经历使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更深入理解了中国艺术家不同个性的艺术趋向,在论述中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亦史亦论,亦事亦人。带着对中国的眷恋,他与中国艺术家保持着密切联系,不断地踏访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更是以欣喜的心情结交了更多的中年和年轻艺术家,由此使得他的研究不断向当代延伸,在许多著作的再版中不断加上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
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一部分苏立文夫妇的绘画藏品。苏立文夫妇的收藏是在长期与中国艺术家交往中点滴积累起来的,大多为艺术家所赠,含带着他们与艺术家和艺术家与他们的真诚而深厚的友谊。
这些作品编排在苏立文的学术历程之中,使“苏立文收藏”与“苏立文研究”相互衬映,使这些藏品有了更多的信息量。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庞薰琹、吴作人、傅抱石、丁聪、吴冠中、李可染等中国美术家的作品第一次“回家”展出,更是让人深感亲切。
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说:“在西方对20世纪中国美术知之甚少的年代里,苏立文独具慧眼地看到正在发生着变革的中国美术,向世界传播20世纪中国艺术不遗余力,历七十余载,让人由衷敬重。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堪称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的独特篇章。20世纪已经过去,对百年中国美术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学术上彰显现代中国美术的文化价值,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编辑:刘建英】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