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18亿市场蛋糕待开发
0条评论 2012-09-15 10:41: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当前的市场中,可以用于投资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花样繁多:股票、楼盘、钱币、邮票、艺术品……其中,最为具有发展空间与升值潜力的当属艺术品,眼下,艺术品也是众多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物品之一。艺术品主要包括书法、绘画、瓷器、玉石等,因其具有易褶皱、撕裂、破碎、被虫蛀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艺术品是所有投资物品中风险最大的一种。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规避艺术品在流通、运营、管理等过程中的风险,就需要构建艺术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所谓艺术品保险,是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货运保险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主要承保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艺术品直接损失。艺术品保险的标的包括:投保人所有或代他人保管或与其他人共有而由投保人负责保管、展览、装卸、运输的艺术品。毋庸置疑,购买艺术品保险是最直接的风险管控手段,博物馆、展览馆、艺术品拍卖行、艺术品公司、文化艺术公司、运输公司等均可投保。但是,目前,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得火爆热烈,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却仍是一片空缺,尽管2011年7月,人保财险推出国内第一款艺术品专属保险产品——“艺术品综合保险”,并成功签署国内艺术品综合保险第一单,但是,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培育阶段,如何发展成熟与完善的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发展成熟与完善的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要立足于当下,分析与解读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才能够找到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突破口,扫清障碍,进而使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畅通无阻。

1.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1)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业务逐步开展

1997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开辟新险种,为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50件17世纪的青花瓷器展提供总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保险保障,由此拉开了建国后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人保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品保险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艺术品货运险、财产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在内的一站式综合保险服务,有效地将各类艺术品保险进行平台整合,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推动了艺术品保险市场的专业化发展。

2010年,中国人保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首席承保人,与太平洋(5.72,0.02,0.35%)、安邦等8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承保展品和艺术品保险。共保体针对世博会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艺术品保险条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品和艺术品保险条款》,这一条款日后成为众多保险公司制定相关保险条款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世博艺术品保险不仅对开展具体艺术品保险市场业务提供了参考,共保模式也对我国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继中国人保之后,中国平安(41.03,0.20,0.49%)、太保财险等公司先后开展了艺术品保险市场业务。2000年10月,中国平安针对艺术品一般以财产险附加险形式投保这一状况,开发并推出了单独的艺术品综合保险,增强了艺术品保险的独立性,为艺术品保险险种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2)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到2008年底,中国艺术品交易规模占全球市场的9%。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4%,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的34%,高于英国的22%。中国已赶超英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如按2009年财产险的平均保险深度0.86%来计算,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36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规模对应的艺术品保费可达3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了2011年中国平安、中华联合、太平洋、永安等多家财险公司当年家财险的保费收入。

我国是世界上举办展览较多的国家之一,仅中国美术馆一年内就有展览上百个,而同样规模的国外美术馆,一年仅有几十个展览。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精品在国内展出,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仅北京就推出艺术品固定陈列展200项,临时展览200项。虽然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日益频繁,但由于艺术品保险承保范围、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与承保技术等原因,众多的艺术品展览还只能是由主办方自担风险。从这一角度看,作为艺术品保险重要险种的展览、运输类保险的发展空间很大。

2.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问题

(1)艺术品真伪难辨,影响保险公司的承保积极性

艺术品鉴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鉴定质量的高低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及鉴定制度密切相关。目前,由于我国权威鉴定机构缺位,以及赝品大量存在,艺术品真伪难辨,保险公司开展艺术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国外的艺术品鉴定主要由权威的鉴定机构来完成,第三方专家组成的鉴定机构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专门负责艺术品鉴定工作。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聘请能力和诚信水平合格的专业人士参加鉴定工作,以保证艺术品鉴定环节的独立与透明。为杜绝赝品,国外设有两道防线。拍卖行、画廊是第一道防线,艺术品如要进行市场交易,必须通过专业鉴定机构的严格鉴定;保险公司的承保选择是第二道防线,聘请或成立专业的艺术品鉴定组织,对艺术品进行鉴定,从而决定是否承保。在欧美国家,在艺术品真伪判定方面,保险单的效用仅次于鉴定证书。反观国内,鉴定环节存在较大问题,艺术品难辨真伪,市场中赝品大量存在,导致一些投保者明知赝品却仍向保险公司投保,出险后(很大部分是有意为之),保险公司则要按接近真品的价值做出相应赔偿,极大的风险打击了保险公司开办艺术品保险的积极性。

(2)艺术品价值的评估难题

艺术品价值包括物理价值与精神价值两方面,后者占艺术品价值较大比例且受主观判断影响。现阶段,由于系统的评价体系与相应的标准还未确立,尤其是精神价值难以准确评定,艺术品估价常常会偏离其真实价值。为避免承担过高责任,保险公司不愿贸然承保。

在国外,已有60多年历史的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估值问题,该制度主要涉及艺术品代理公司、艺术品投资经纪人、艺术品投资人和艺术家四方主体。艺术家将作品委托给艺术品代理公司,艺术品代理公司通过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定向地向艺术品投资人(收藏家)推荐购买,艺术家并不直接参与交易,减少了其对交易价格干预的可能性。

(3)保险公司专业化防灾、防损服务缺失

艺术品一旦受损就难以复原,故大多数投保者最在意的并不是艺术品受损后的补偿,而是如何防止意外的发生。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重要派生职能,对艺术品保险而言尤为重要。

在国外,保险公司将防灾、防损与承保、理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占全球1/3市场的法国金盛艺术品保险公司(AXAART)有专业减灾防损方面的工程师,他们会定期去客户家中或存放仓库进行指导、检查,对客户存放的艺术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目前,由于专业水平的局限,国内保险公司在具体业务中无法提供类似服务,这一方面会增加保险标的出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投保者缺乏专业指导,可能会导致保险范围外非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对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艺术品保险风险难以分散

艺术品价值高昂且存放较为集中,导致投保金额较大,为避免风险的过度累积,风险分散对保险公司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扩大承保标的范围与数量,实现概率上的分散;二是再保险分保,向其他公司转移风险。目前,由于国内艺术品保险业务量还很小,开办此类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多,再保险风险分散渠道没有形成,上述两种方法在实践中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高额保费远超支付能力

对于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艺术品保险的保费往往令馆方无奈。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非营利性的,其运营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故而在艺术品保险方面,受馆方可支出费用限制,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无力承担高昂的保费,有限的经费只能勉强应对展览的筹备、设计、制作,许多艺术品在投保时,只能根据可支出保费对艺术品“降价”投保。此外,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用于保费的专项资金评审过程非常漫长,但保费是要随市场变化的,有可能前年通过了评审,今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并且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缺乏对于保险安排的相关规定,多数展览主办方的预算中并未列出保险支出。

(6)私人藏品难投保

目前,在国内,私人藏品无法投保。众多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私人藏品的真伪更加难以判断和确认,对保额的确定更为困难;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私人藏品所在环境的安全情况无法全面了解,很容易出现投保人故意损坏而骗保的纠纷产生。

保险公司不承保主要还在于对艺术品的价值认定难,考虑承保期间艺术品价格的市场浮动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然,即使在国外,要给自己的私人艺术藏品上一份保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方面,专业的保险公司会派专家到藏品存放地详细考查,会在防盗、防水、防光等方面提出建议,而且,对于艺术品因为时间流逝而发生的损坏不予承保。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品价格不断上涨,每间隔三至五年,就需要让保险公司对投保的艺术品价值进行重估,以免遭受损失。

(7)第三方鉴定认证机构匮乏,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艺术品保险在国内仍难以推广,从表面上看,虽然是收藏者与保险公司双方的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国内具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认证机构的匮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滞后。相关专家认为,在艺术品安全保护上,尤其是收藏方面,还牵涉到艺术品鉴定、价格评估体系认证、拍卖以及收藏诚信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关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