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松佩斯个展:作品没有什么特定的所指
0条评论 2012-09-22 19:40:1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易小燕

李松松佩斯个展

李松松(右上)个展现场 

2012年9月22日下午四点半,李松松个展在佩斯北京开幕。相较于门外798艺术节的“锣鼓喧天”,佩斯的展厅相对安静许多。整个展览由一件巨型的装置构成,此作在延续李松松对厚涂色彩的极大兴趣之外,空间的探讨成为了这件作品的最大特点。

作为佩斯的签约艺术家,这是李松松时隔一年后在佩斯举办的第二次个展。李松松介绍道,这个展览准备了5个多月,整件作品是由91块不同形状的铝制画板组装而成,色块的选择多是临时决定的。从外观上看,这件作品像个通道,从里边穿过的话,每一段完全相异的“凹凸色块”使观者产生不同的体验,一如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有点五彩缤纷的魔幻感。

李松松转型了吗?

李松松之前的作品主要是对政治及历史图像的拆解与重构,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点,而这次展览则全然颠覆了以往的创作方式,直接以绘画装置的形式与外界对话。这种具备转型性质的作品,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李松松告诉我们,“这件作品是按照我们走进来再走出去的顺序来推进的,可以说是一个积累的工作,像是由很多单色的绘画构成,并附带‘凹凸’这种没什么特别意义的造型,更没有什么特定的所指”。

在李松松这里,他没有特地想过用一件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某些东西,艺术家认为:“视觉语言是可以说话的、是可以传递一些意义的,我们再说‘我要表达什么什么’的话,似乎构成了一个病句了,我们老习惯这么说。其实充分的视觉符号完全能构成艺术家所要诉说的所谓的意义。作品已经摆在那里了,如果还要听艺术家表达怎样的观念,或者随便应付一句‘人的外表冷漠而内心温暖’,这不是扯淡吗?”

对于这次作品的转型是否意味着往后的创作方向、以后会创作什么类型的作品,李松松还“没想过,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的”。

观者“口水话”

现场,一个外国朋友告诉99艺术网,她觉得李松松的这件作品是非常与众不同,极似油画,但其实又不是油画,非常具备层次感,看起来很特别。她说,如果有遗憾的话,就是不能现场体验一把从中穿过的感觉。

而亦有观者持以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件‘煞有架势’的作品其实不环保,不论从制作成本还是运输、保存的成本来看,这件作品不值得推介,整体看来商业性占据了上风,感觉艺术卑微了。如果在国外,这种‘劳民伤财’的作品不会轻易出现”。

微薄上一网友——@黄洋甚至说,李松松“这一步是大家都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短时间内达到的。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阶段感觉就像设计工整的三段论:具象-抽象-观念。很大师,但也很乏味。笔调的轻松转换,凸显的是信念的严重缺失”。

面对艺术家抽离了内容的作品,观者主观意识的介入有点被动而艰难。李松松这次所展出的作品,即是如此,表面上看作品“去叙事”,但真的能够激发观念上的无限潜能吗?答案显然不是那么确定。当下,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庞大而精致,但细观又不知所云,这或许是当代艺术越走越窄的趋势吧。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2年10月20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