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隈研吾所设计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希望透过看似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再度激起被人们遗忘的小尺度建筑、及与土地亲近的回忆。
东京行程采访的最后一天午后,La Vie随着事务所人员的带领,向上走至顶楼。一栋只以玻璃作为皮层的工作室、一大片的木板露台,站在露台看出去的是隈研吾父亲的墓园,青葱绿意在不远之处。隈研吾在这,与我们一谈浅草文化观光中心的设计理念。
“我想透过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向大众传递的讯息是,请大家记得这些过去的木建筑、三角屋顶,及这些屋顶在城市中形成的美丽遮荫之处。”隈研吾娓娓道出今年3月完工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之于他、之于城市的意义。曾经谈到在21世纪的建筑应该更为人文,因而2000年的马头广重美术馆,他选择以当地八沟山所产的杉木作为素材;2002年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以在中国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竹,构建整座量体,自然材质始终是隈研吾建筑语言的重要关键字。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他再度以杉木及穿透玻璃为立面素材,将八栋小木屋如同迭迭乐一般向上堆栈,与斜对面的浅草寺遥遥呼应,却又以高达8层楼的垂直立面与水平街道相互对比。
站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的顶楼,可以清楚看见斜对面的浅草寺及热闹的街道,还有人穿着夏天的浴衣,悠闲散步于街上。
从周围地景找到自然力量
“一个杰出的建筑师,必须发现且使用在基地中所观察到的自然力量。”周围地景与建筑的关联,是隈研吾在设计时极度关注的议题。而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基地的角落,他看见了浅草寺前的仲间世通中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息,于是他将于水平面的街道垂直化后,形成了八层楼高的量体,让建筑本身向天际发展,成为街道的延伸。以木屋做为建筑单元,回扣的是隈研吾人文主义的思想。“一层层的小木屋,可以让人感受到与地面、地球亲近的关系,我希望再建(regenerate)人与地面的关系。”他缓缓地说,其实自己一直喜欢人本尺度的(human scaled small house)的小房子,在一百多年前,东京大都是这种尺度的建筑,人们也很享受于这样的城市,人与土地的关系相当亲密,他希望能够透过看似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再度激起被人们遗忘的回忆。每一层的屋顶与上一楼层地面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功能上恰好可以放置冷气机等大型机具,一方面去除室内空间的繁杂感,让整体视觉更单纯;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三角屋顶,使得室内可以尽可能挑高,而更为宽敞。屋檐结构则对应着浅草寺的斗拱、垂木组件样式,让传统建筑语汇在当代建筑中重新演绎。“过去亚洲的许多传统建筑都是三角形的屋顶,而非像现在的平面屋顶,这对现在的亚洲人而言是非常可惜的。”不断对于当代建筑提出批判与反省的隈研吾,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实践他对于地景及城市的关怀。
隈研吾最喜欢的角落
阁楼是我最喜欢的角落。在公共建筑计划中因为安全考虑,通常不能在屋顶上再做任何设计,但在这个案子中,很幸运的,政府很大方的给了我们许可,因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京晴空塔很棒的景致。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