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项评定指标,2/3关注拍卖流程
“达标评定”秉承对买家、卖家和企业“三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中国拍卖行业,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设计了多达116项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对业务流程的细化和要求延伸到了艺术品拍卖企业的“前厅”——拍卖会和“后堂”——库房等客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环节。这种对业务流程的关注和重视,集中体现了拍卖行业自1992年恢复发展以来,经历20年自然生长,进入到标准化时代的发展必然。
116项评定指标分别由企业管理制度和硬件指标、业务流程指标、行业认可指标组成。其中,程序性指标占比达三分之二,前后共涉及11个流程,重点强调了拍品征集、拍品保管、拍卖会现场三大核心环节,着力强化了对企业 “守法”、 “诚信”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据介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工作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进行,申请企业需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企业注册成立满一年,并独立举办过文物艺术品拍卖;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则和行业公约等三项基本条件。
整个考评过程包括资料审核、营业场所及拍卖会现场核查三方面,考评内容包括拍品征集、接受委托、拍品审鉴、拍卖会申报与备案、拍卖会预展、竞买登记、委托竞投、拍卖主持、拍品结算与提货等一系列流程指标,以及企业库房、合同、档案、人力资源等内部基础建设指标。
达标企业代表当前市场力量主流
发布会同期推出的《2012中国文物品拍卖业标准化状况报告》系国内首个全面扫描艺术品拍卖服务规范化程度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此次评选出的44家达标企业,基本为各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代表性企业,其在从业人员、注册资金规模等方面相比其它企业未见明显优势,但占据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份额。44家达标企业2011年成交总额为397.63亿元,占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市场71.84%份额;其2011年纳税总额和营业税总额分别占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86.70%和81.82%。,是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绝对性力量。
报告认为,达标企业经营健康度均相对较高。44家达标企业均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成员单位,一半企业具有AAA级,拍卖行业最高资质等级;2011年业务结算比例也超过其他企业1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艺术品拍卖企业。(截止2012年4月15日)。
报告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20年,尤其是2010年7月《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实施以来,行业标准化运作水平在短期内明显提升。本次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的结果,印证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健康、规范的发展历程和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主流是健康的、规范的,已经或正在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发展”的转变。
DB标志将成选择规范拍企重要参考
发布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还推出了达标企业专用的“DB”标志,这一标志今后将授权相关达标企业在拍卖图录、拍卖会现场、企业简介、广告宣传等场合使用,方便社会各界更好地选择规范的拍卖企业。雅昌艺术网等主要艺术品信息网站也将首批在其网站及电子图录中使用“DB”标志对艺术品拍卖达标企业进行标识。
今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将定期开展达标评定活动,并对已经获得DB标志使用权的达标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努力使“DB”成为社会信赖的拍卖企业品质认证标志。
启动仪式上,相关部委、标准化专家、媒体、法律、收藏家代表等对拍卖行业推动艺术品拍卖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赞扬,对艺术品拍卖进入“拍卖标准化时代”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