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平无疑是颇具创造性的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中最富创造性的画家之一。这位有着相当丰富藏书又善于读书的画家,在我的印象中总比许多的画家更善于思考。差不多快二十年前,周南平在他毕业的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办了一个供学术研究的展览。展览的作品风格与习常所见的国画完全不同,你甚至不好为其分类!是山水画?不是;是人物画?也不是。周南平当时在布面上作画,用汉代画像砖图像纹饰作图式,画出一批与传统国画图像全然不同而国画意味却又十足的全新中国画。当时那批中国画作品把大家都镇得说不出话来——这种“中国画”还叫中国画?大家都十分困惑,不知该如何评价。我当然是全力支持,在学术研讨中全面解析周南平中国画新路中的道道。当若干年后,川美国画系用布已较为普遍且还有人互相争国画创作中画布使用第一人时,周南平的这个第一次却被人忘掉了!周南平那批展览中的全部作品,后被海外藏家收藏殆尽。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周南平又拿出一批作品请我品评时,我真对周南平那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感到钦佩!
这批作品比之前述作品突破中国画既有模式的力度更大。这批画仍然是传统山水画、花鸟画题材,只是偏于树的表现。仍然是在布上为之,仍然是水墨的效果,仍然是中国画比兴喻意的象征意味,仍然强调气韵生动,但表现却完全不同。
周南平这批作品所画虽然也是松树、梅花或其他杂树,但画法突破很多。在布上作画,加上以厚重笔触做底,突出水墨晕染的复杂效果,尽管国画家出身的画家勾线用笔其国画用线仍很纯正,但画面的厚重感、丰富性增强。也因为在布上作画,加上单纯的水墨色彩的运用,使其运用晕染突出环境气氛形成浓厚的悲怆苍茫的情感氛围。这种若明若暗朦胧难分的背景与前景有着象征意味的松、梅等树木相呼应,使周南平这批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松梅画之传统比兴特色,但又有一种一反传统文人清高孤傲的情感模式,去传达沧桑、顽强的全新意味。这当然是以现代手法为之的另类的气韵生动的效果。
虽以传统松、梅或他种树木为题材,但周南平的造型方式和结构方式却与传统中国画完全不同。他往往把树木放置在一个虚空的背景之中,晕染迷蒙的背景,既给出一个苍茫苦涩的氛围,又以其单纯和平面的抽象意味,突出前景的树木。而他的树木本身却以独特的网状或团块结构出现。这样,尽管局部的树干是真实的,甚至是精细具体的,朵朵梅花也是写实的,但它们凑在一起,这种局部的真实造成的却是整体的陌生,一种与传统中国画造型有着明显区别的陌生,一种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审美的距离。这显然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深思熟虑的变革与突破。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周南平使用现代的材料以现代制底晕染等多种手法,刻意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朦胧迷离若恍若惚的神秘效果。他还把西画光线感觉引入画面,或因明暗光影而使物象更加具体结实,或因光照云雾的漫射效果而使物象更趋朦胧与抽象。这些似乎在冰雪地中,又似乎在云雾迷朦中,若隐若现或明或暗的画面,不仅营造出凄美苦涩的境界,亦似乎有某种难以确道的意味,使人不禁想到老子论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周南平在画中,特别讲究虚实,他的画面总有非常实在的或松或梅等实象,也总有那怕应该属具体实象却是朦胧虚幻的虚象,或者,即使是具体实象(例如松、梅),实中亦有虚的处理。你去看看他画树勾线之虚实。而在虚幻的朦胧之中,我们也不难感觉出具体实象的存在。这又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艺术特有的意象的精神。大美学家宗白华在概括中国艺术精神时用了一段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方士庶的话,以为“整个中国美术的精粹就在一句话里”:“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这是天地之外的灵奇,这是人的精神之灵奇,是艺术家性灵之灵奇!周南平以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运用传统的题材和传统意象的造型思维,使自己的艺术既具玄妙莫明的中国哲理之意味,又有当代人生鲜活灵动的境界。同时,周南平还通过这批别致的作品又一次告诉我们,中国画还可以这样处理。
——林木
2012.9.15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编辑:谢意】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