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99艺术网上海站 杨棵)下午两点,媒体各路人马陆续集结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双年展现场,今天是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媒体预展”日,主办方特地于开幕前两天安排媒体专访。
本网编辑在进入展馆后,伴随着先睹为快的兴奋心情,一阵阵强烈的建材物料刺激气味扑鼻而来。展馆刚完成改建,加之不少参展作品还在布展过程之中,整个建筑还来不及“透气”。
由南市发电厂改建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结构改造颇具气势,展厅面积达15000平方米,空间高度达24米,都是原先上海美术馆的四倍。灰色的基调下,阔大的场地与体量巨大的当代艺术作品显得相得益彰。
与大牌艺术家相遇
当大家在不少已经布置停当的作品中穿行时,有一位黑衣黑帽、身形发福、风度翩翩的西方艺术家引起了本网编辑的注意,经介绍,原来他便是观念艺术家约瑟夫·科索斯(Joseph Kosuth),谈到《一把与三把椅子》,只要对当代艺术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对那件1965年的观念艺术作品印象深刻。艺术家将椅子的照片、木质折椅、字典中椅子的定义进行并置,对事物的“原真性”提出质疑。
观念艺术家约瑟夫·科索斯(Joseph Kosuth)
约瑟夫.科索斯创作于1965年的观念艺术经典之作《一把与三把椅子》
约瑟夫.科索斯参加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作品现场
由于事先并未告之,咋见艺术家本人不由倍感惊喜。约瑟夫.科索斯,您老人家还好吗?“我很好!”他回答。谈到观念艺术,艺术家傲然表示,是他定义了“观念艺术”。接着他回忆起1976年初次来中国的情形,变化巨大,阔别中国36年,再次以艺术家身份参加上海双年展,感到很开心,采访时,这位艺术家的批判精神依旧,并多次强调“Meaning”,他认为“尽管现在科技的力量强大,但科技要为艺术服务”,本次他的参展作品里运用了汉字霓虹灯元素,“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其中有一句这么写道。36年前,年轻的科索斯想结交一些中国艺术家朋友,但一个也找不到,如今,他最想见的中国艺术家是艾未未。
一楼有件顶天立地的装置叫《千手观音》,是旅法艺术家黄永砯专为本次双年展创作的新作。有意思的是,每次上海美术馆迁址,黄永砯都会受邀创作,包括2000年、2002年和本届。本次作品的造型让人感到似曾相识,黄永砯将杜尚的一件装置作品与中国传统的“千手观音”融为一体,时隔十年,黄永砯的“语言”依然清晰可辨,而作品高达20米的体量则令人叹为观止。
原本被告知黄永砯不在布展现场,没想到转了几圈后回到一楼,却发现艺术家正埋头与工人一起进行着观音手与铁架之间的嫁接,看到艺术家心无旁骛的样子,我们便没有打扰他的工作。
艺术家黄永砯在现场
黄永砯的新作《一公升的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