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是遗忘传统
0条评论 2012-09-29 15:26:1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作者:刘洋

创新不是遗忘传统

《众芳明灿》68cm×68cm 彩墨 2012年

记者:“屡试丹青”个展中展出的水墨作品都是您今年创作的,而此前您一直在创作岩彩画,这种材质上的变化是继承还是突破?

吕子扬:当初,我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的专业就是中国画。此后,我开始研究古代绘画保存与修复技术,接触到岩彩画,便开始创作。今年的水墨画创作,我认为是一种创作的回归,而且展览名称定为“屡试丹青”,也是想说明我一直在进行笔墨方面的研究。

今年创作的这批水墨作品中,我很少留意画面中的写形,多以无形的彩墨晕淡为主,类似敦煌壁画的繁华,或传统造像的妆銮法,在麻纸上呈现金属塑型之美。同时,在画面花鸟的设色上,突破传统手法,粉紫与花青、鹅黄一并横陈。在作品的呈现上,我极力想体现出画面的肌理与质感。

记者:岩彩画属于古老的绘画种类,您在创作时,对其做出了哪些改变?

吕子扬:岩彩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奇的画种,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内部的素材,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在联系欧亚的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形成古典样式,是一种开放性的艺术形态。但是随着水墨画、文人画的兴起,近几百年内,日渐式微。当新世纪来临时,置身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岩彩艺术的崛起,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可称为新时代的复兴,标志着岩彩绘画艺术的回归。

同时,对于现在来说,在创作岩彩画时画面肌理上要体现出当代感,因为在当下的艺术中,需要这种当代精神。

古代壁画有一种气势,视觉上也很有冲击力。我们看到的水墨作品以文人画居多,画面上呈现的是文人的惆怅,画的是一种心情。但我认为,在岩彩画创作上,应该体现出东方艺术中的气魄,岩彩画便是很好的载体。

记者:很多岩彩画是以壁画的形式存在,尺寸巨大。您将岩彩画创作在小幅麻纸上,在尺寸上您如何把握?

吕子扬:我认为岩彩画的尺寸不是问题。例如,我作品中的门神等,题材是传统的,但我更注重作品的当代表现力,通过画面肌理可以看出。

传统题材在新时代需要发出新的声音,传统题材需要当代的画面肌理进行表现。如同京剧一样,每一个经典唱段,不同艺术家在不同时代对其的演绎是不同的,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大胆地进行创新。

记者:今年创作的水墨作品,今后是否会延续?

吕子扬:艺术家在学术上的探索是必然的,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仍然会深挖传统,并推陈出新。

记者:您是艺术家,也在鲁迅美术学院任职,创作上的创新是否会带入日常教学中?

吕子扬:作为艺术家,我可以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但作为老师,我仍然需要坚持学院的创作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学上,我还会秉承传统,但需要探索传统的疆域,并充实传统的内涵和外延。

记者:您的观点与当代艺术的观念现行显得个格格不入。

吕子扬:在性格上,我属于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也不会变化的类型。在艺术上我有我的使命。当下,可能很多人认为我的作品不合时宜,但我喜欢这种从材料和技法入手的“形而下”创作,我认为这种研究能够使中国绘画走出新的局面,做到传统“不断线”。

 


【编辑:宋林林】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