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脐带》2436展开幕式现场
2012年10月12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张长收)下午5点,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第二场,即《隐形脐带》—2436a展在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的视界艺术中心展出。本次展览由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组委会主办,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支持,M50视界艺术中心承办。旅法海归艺术家,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肖歌将为我们带来2436a小组新近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这次参展的小组部分成员们分别为:房奇、高洁、高岩、李青彬、林玉燕、马翀、王成良、王戈。
在展览开幕式现场,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此次展览策展人肖歌、著名当代艺术家丁乙分别发表对此次展览的看法。其中,邱志杰谈到:“中山公园计划就是要探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海归艺术家’在近些年来是个格外显眼的现象,他们创作的艺术品与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之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创新思维,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一定会在这批海归艺术家的参与下发生新的变化。其实,此次“隐形脐带”展览是上海双年展关注青年艺术家的一个调研的开始。”
提及旅法中国艺术家,给人印象最深的有老一辈艺术家,如赵无极、朱德群,林风眠、吴冠中等;之后又有陈箴、黄永砯、王度、严培明、杨诘昌、沈远等艺术家的崛起,以及一直“关怀”他们的批评家、策展人,如侯瀚如、费大为。前辈们创造了一个个中国艺术走向国际的神话,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有志青年远赴海外,求学追梦。
90年代前后国内掀起一股留学热潮,至今未断。这些留洋的青年艺术家似乎有着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喜欢各玩各的,也渐渐消逝在人流之中。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一反常态地聚集在一起,几乎是在一个“孤岛”中,坚持、守侯着,不断寻求着生命高度创作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本次展览的主角——旅法青年艺术小组2436a。
邱志杰(左)、肖歌(中)参观艺术家作品
2436a小组是一个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团体,共有十多人。“2436a”这个特别的名称实际上是他们每次开会场所的进门密码。他们倡导互相团结,互相鼓励,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他们寻找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展览之间、展览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他们不仅仅展览作品,更是寻找一种独特的工作方式,全新的呈现交流模式。在本身的属性中,寻找更深的文化属性,共性,拒绝简单的文化符号。通过视觉艺术的方法,追究本质问题。
相对于目前国内当代艺术界商业化,圈子化的氛围,2436a小组似乎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而在异国他乡的漂泊感又使得他们无法忘怀自己的祖国。这群年轻人是真诚的,同时也是尴尬、纠结的,正如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1939年的文章《先锋与媚俗》中所提到的:“……先锋派自以为已隔断了与这个社会的联系,但它仍以一条黄金脐带依附于这个社会,这个悖论是千真万确的。”
《隐性脐带》—2436a展秉承了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理念,并探索东方与西方;艺术与商业,人与社会;人与人;自我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关联和意义。整个“中山公园计划”的各个项目是从上海中山公园开始,辐射虹桥高铁站和浦东国际机场;向南到达闽南漳州、厦门、泉州城市群的各个中山公园;再向东穿越海峡,在金门、花莲、淡水的相关机构,展示两岸及国际艺术家的创作和创造能量;最终将于2013年1月集中汇总,进入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并展示至明年3月31日,从而完成整个“中山公园计划”的旅途。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13日。
【相关资讯】
编辑:张长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