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舟:准入制度缺失可能导致艺术品信托风险加大
0条评论 2012-10-15 10:40:2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双舟

艺术品信托源于20世纪初期法国的熊皮俱乐部,这是一家由金融家Andre Level和其他12位创始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贵族会员组织,该俱乐部将募集资金投向一些艺术名家的作品,待到存续期内作品的市场价格倍增后成功售出并实现超额收益。早期著名的艺术品信托成功案例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部门利用工人退休年金开展的集合型信托基金。

我国国内艺术品信托业务开展的较晚,2005年之后才开始得到推广,但发展却非常迅速。艺术品信托业务的发行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收益类型灵活,除固定型收益外,还包括浮动型、固定与浮动混合型收益分配类型。投资对象多样化,除常规书画瓷器等艺术品类外,还有玉石翡翠、珍稀木材等市场价值较为珍贵的艺术品。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发行的艺术品集合资金投资计划产品共有45款,成功募集的信托资金合计约55亿元,年平均收益率达到9.18%,高于同期银行固定期存款利率,该类新型艺术品投资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参与。

艺术品信托发展虽然迅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规定的粗疏,在从业机构和投资人逐利心理的驱使下,市场出现了畸形甚至一度处于失控状态。目前调整信托业务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07年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信托市场准入门槛设置过于宽泛,对从业人员资质要求较低,无法较好地控制因金融全能型发展趋势所引起的市场风险。艺术品信托与非艺术品信托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虽然从其形成原理角度而言可以归入《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的调整范围,但是该办法对受托人经营资格及从业人员准入资格的规定并不能满足艺术品信托的特殊需求。如该办法规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主要是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但是从事艺术品经营管理业务的人员仅具备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品投资与经营管理是一项跨越金融、经济及艺术的综合型新兴投资业务,对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行业经历要求比较严格。国内目前尚未有一家信托公司能独立培养和经常性保有兼具金融学与艺术投资复合背景的专业人才队伍,业务开展对外部第三方的依赖性很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艺术品信托投资的风险。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