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回落 当代艺术作品秋拍遭遇滑铁卢
0条评论 2012-10-15 10:03:1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林琳/郭晓昊

拍卖现场:

内地藏家集体“玩失踪”

“现场非常冷,以前的火爆情况不再出现了。”顾振清这样描述现场,“以前至少有内地藏家出现,现在他们却集体失踪了,只有一两个人露面,在场的多是媒体和艺术品经纪人。有的拍品一露面,场上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从拍卖结果看,当代艺术的代表画家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均有作品流拍,成交情况远不能与鼎盛时期相比。业内人士项立平在微博上评论:“苏富比的当代艺术专场显示所谓‘当代艺术’的市场已几近崩盘,当代艺术推倒重来几成定局。” 也有市场参与者在微博上冷静表示:“现在可以更多思考意义而不是价格了。”

顾振清不赞同使用“崩盘”、“一蹶不振”这样的词语:“但不可否认这次当代艺术已被资本抛弃,很可能进入冰川期。”他认为归根结底的原因,一是进入当代艺术的人对当代艺术的学习不够,投机者更有赌博心态。二是造成当代艺术火爆的是外国市场喜欢的“外向型”的“中国符号派”,而观念艺术、抽象艺术等并没有真正火爆起来。“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的当代艺术家,自2000年之后已经没有活跃在国际大展上,甚至难以进入其中,如今爆发期已过了。”他认为,这两个原因导致市场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出现错位,才会拼命炒作带有符号的标签的画家,而忽视了之外的当代艺术家,“鸡犬升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符号派艺术家最重要的作品才有价值。而更重要的艺术家将获得更多关注。”

业内观点:

是节点却未必是谷底

“当时的火爆、热闹,有当时的理由,现在受冷也自然有现在的因素。”华艺廊负责人张向东认为,这场拍卖会确实反映了全球经济下滑的问题,但并不单只反映在当代艺术上,所谓的中国书画坚挺只是相对当代艺术而言,而且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统项目,中国书画有更大的购买基础,因此变化不如当代艺术明显。

不过,市场对“当代艺术”的普遍悲观,令张向东颇有看法:“第一,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价格被炒得离谱,动辄几千万。高价位长期维持,并且集中在几个人身上,从市场角度,这是不可能持久的。第二,当代艺术在学术上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这些艺术家受西方影响比较深,作品过度符号化。因此,当代艺术跟当代艺术的市场是两回事。不是所谓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在市场上出现价格变化了,就否定当代艺术的价值。”

“相对于从事传统书画的创作者来说,当代艺术家本来就是少数,了解和收藏他们作品的更是小众群体,因此市场稍有些风吹草动就特别容易引起众人的关注。”张向东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但被关注的还是那‘老几位’,说实话,他们就可以完全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了吗?”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的不少画廊还是在坚持推广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并没有因为当代艺术整体走下坡路的说法而掉头。

而顾振清认为,这场拍卖会的结果之所以会引起市场的轩然大波,主要是因为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情况呈现了最真实的市场面貌,是市场的温度计:“市场必须找到一个节点来作为标志,哪个是谷底,哪个是复苏的信号,哪个时候是危机来临。”

艺术品市场

整体滑落?

记者从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清单上观察发现,中国书画保持超过96%的高成交率,总成交额达41484.45万港元。中国嘉德香港拍卖会以75.14%的成交率、4.545亿元的总成交额收槌,其中中国书画四海集珍成交率在84%以上,总成交额3.534亿元。中国书画的主导地位保持不变。不过,香港苏富比平均成交率仅为60%左右的三个瓷杂专场令市场人士颇感意外,特别是重中之重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四”专场成交率也仅为60.78%。

“当代艺术是整个中国艺术品中最早走下坡路的,书画还在后面。”在顾振清看来,中国书画行情平稳只是“苟延残喘”,能够在市场开始回落的时候保持更长久的运气,“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不可能一直保持亢奋。”

而张向东的看法则相对乐观,他认为作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和中国嘉德香港拍卖会上甚至出现了中国书画回暖的迹象,而华艺国际秋拍中的中国书画成绩有可能好于今年春拍:“市场不一定会继续下滑,很可能止跌,但至于是否会反弹还不好说,要看拍卖市场真正的成交结果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