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秋,梁启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导师,每星期除两天在城内理事外,其他时日都在清华。他积极谋划清华改制大学后的发展方向,把主要精力投入于编写讲义、授课、指导学生治学途径与研究方法,讲授儒家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并关注国际国内时势上去,著有《欧洲战争史》等为师生讲授。他尽可能谢绝一般性社会事务,专注清华的教学研究。1925年9月30日,他在《晨报》刊出《告访客启事》:“鄙人在清华学校每日上午皆有讲课,城内亲友乞勿以其时见访,致徒劳远涉,不克拱迓。又下午亦忙于著述,见访者如非有特别事故,请以坐谈十五分钟为度。诸乞原谅。”
北伐期间,梁启超因为便血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梁启勋等亲友担心此时正在清华任教的梁启超,希望他能早日回天津避祸,他却仍“未可定也“,在1926年3月20日的信中写道:“郊外民房悉被军队侵占(清华成了西郊避难所),百物掳掠殆尽。恐数日后校中便绝粮,或须全家就食城中,或须返津。”其时梁启超手术刚愈,病情还在反复。但他仍坚积极乐观坚持于清华执教。
1927年7月梁启超辞储才馆职务,但仍愿意担任清华大学校董:“摆脱百事,独于清华不能无眷眷,董事会之设,实多年来校中师生所奔走呼号。”可见其对清华校董一职的珍视,
清华国学研究院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四年(1925-1929),但是“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却作为一代学术大师昭垂千古。他们为我国培养造就了整整一代国学人才,不少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等。这与梁启超开风气之先,殚精竭力扑在教学上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梁启超对清华情感深厚,任职期间对清华学校各方面都做了展望和建议,无私地将自己的资源、人脉与名望分享给了清华园。今次展现的信札中有不少使用“清华学校”的信笺纸,为研究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展现出梁启超作为学者的可贵人生。
为了弘扬梁任公的精神,纪念梁启超对于清华大学的贡献,北京匡时将联合清华大学国学院于10-11月间举办主题为“梁启超与现代中国”的纪念活动。“南长街54号”梁氏重要档案特展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行,展览日期从10月25日持续到30日。除将展出梁启超与民国风云人物、历史大事相关的信札以及梁启超重要学术著作手稿外,还将有不少与清华大学历史密切相关的信札档案亮相。
名称:梁启超致梁启勋信札一通
数量:1(纸)
时间:1926年3月20日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埋伏的军警排枪射击和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均被打伤。北京时局异常紧张。与此同时梁启超因为便血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远在加拿大的梁思顺也正在接受子宫手术。梁启勋等亲友担心此时正在清华任教的梁启超,希望他能早日回天津避祸。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