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胡晓媛(左二)
2012年10月20日(白橡皮)下午,曾受邀参加过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中国青年女艺术家胡晓媛全新个展“根处无果”在798北京公社开幕。这是胡晓媛与北京公社的第二次合作个展,展出了包括“木”系列的《根处无果》、三频影像作品《溺水之尘》和录像装置作品《看》。
解读“根处无果”
据胡晓媛自己介绍,“根处无果”是她自己臆造出来的词,同时也是三件参展作品之一的名字。至于为什么会选这三件作品组成这个展览,胡晓媛认为,这次展览作品中她所呈现的物质都非常“示弱”,而且在简单表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看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就作品而言,这三件作品看似简单,其实消耗了艺术家很多的热情和经历,但最后呈献给观众的跟艺术家所投入的其实是有很大差距的。“简单的东西深入下去也会有强大的末梢”,这就是本次展览主题“根处无果”的由来。
展览现场
胡晓媛:我只负责描述
《根处无果》是艺术家用木头废料,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将绡抱在9件木头上,用墨在绡上描摹木纹,之后取下绡,将被描绘的木面用白漆完全覆盖,最后将之前画有木纹的绡重新绷到木头上,从而形成了这一件“木”系列的作品。
录像装置《看》是在探讨一种观看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几乎是一个纯白的屏幕,非常仔细看才能看到一种隐约的变化。在录像对面的角落里安置着一个背朝观众的小监视器,它记录艺术家背负厚重白板紧贴白色弧面墙艰难移动的全过程,同时也成为了阻碍观众了解这个过程的视觉障碍。胡晓媛说,她最初的意图就是,当所有人进入这个展厅时,都认为这台屏幕是坏的。
《溺水之尘》是胡晓媛偶然一次外景拍摄后的遗留物,艺术家用微距镜头拍摄了演员脱下的被海水侵透被沙石磨破的裤脚,捡回的珊瑚旋转不定以及纸张被放大后的锋利边缘。
胡晓媛不喜欢直接冲击观众的感知,因此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太清楚,而只是负责描述作品,于是给他们留下疑惑。她认为,说的太清楚有可能会影响观众的理解。“根处无果”所表现的是艺术家对事物之间对立又互相转换的探索,这种线索也一直贯穿在胡晓媛过往的艺术创作中,她也逐渐用一种个人经验转化成更加抽象与开放的形式语言。
编辑: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