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语云:“人讲礼义为先,树有枝叶为源,知书而达理。”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马克思也曾有过哲语“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反映出书籍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无断流,不管是在大一统的安定时节亦或是在外族入侵的分裂战乱期间,我们的文化几乎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个奇迹,无不与知识礼教的代代传承息息相关。而书籍,则是文化传承最直接的载体,承载了还原历史,明鉴未来的重任。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直接与书籍传播有关。中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有意识记载文献最早使用的文字之一。而后千余年,人类传播文化基本只能依靠手传笔录以及刻碑拓片这些古朴的方式进行。新疆考古出土的西域文书可以看做是我国最早存在的手录文献。而这些落后繁杂的记录方式,很大程度限制了知识传播的范围与深度,使得知识掌握在少数社会精英阶层中,广大人民无法参与,这也与当时社会权力集中于贵族,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举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公元七世纪左右,中国隋唐时期,政治文化体制有了较大的变革,平民阶层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贵族垄断权力的抵触,大大推动了社会对于书籍的需求和传承技术的革新速度,与之应运而生的即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印刷实物。我国明代邵经邦所著《弘简录》一书记载,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编写《女则》一书。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曾下命令刊行《女则》。若据此推测,则雕版印刷技术则在唐代初年便已有之。唐中期诗人白居易所著《白氏长庆集》成于唐长庆四年(825),其友人元稹作序,文曰当时人们用其稿“缮写模勒”,付梓出版。《旧唐书》还有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的记载。这些无不表明印刷技术在当时普及的程度。当然,这些大胆的假设,还需要我们小心地求证。但不管怎样,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抛却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地位,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书籍的普及,直接产生了知识爆炸效应,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同时间接地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这些无不说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如今时下,秋风萧瑟,金色满眼,习习的凉意预示着又一年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2012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大型拍卖将于十二月初鸣锣启瑞。此次保利秋拍一大重点便是隆重推出 “广韵楼”珍贵古籍善本的拍卖,可算是汇聚精品众多,亮点频仍。
鉅宋广韵五卷
南宋麻沙镇南刘仕隆宅刻本
21×15cm 5册附书箱 纸本
估价待询
“广韵楼”斋号取自藏家所拥有的绝世宋版孤本《钜宋广韵》一书。“广韵楼”藏古籍善本计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涵盖明代及以前时期文物三百余件、清代善本四百三十余件,民国年精刻本数十件。其中经《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明确著录有国家馆藏的清乾隆年以前善本近三百余部,这当中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五十三件,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作品六十一件。另有数十件如唐永徽三年(652)唐人写经、盛唐敦煌写经、北宋大观初年刻板大藏经、明代内府泥金写臧文经八千颂、清代名家递藏经抄本《钜鹿东观集》等手写孤本均为世间少有之物,未有国家公藏记录。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