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今不如古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鼎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装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
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钩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壁来回摇磨,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随之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的艺术精品。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好,能够保证鼻烟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又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由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在国际上有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然而,鼻烟壶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黑冠宇告诉记者:“现代鼻烟壶的产量远远多于古代,但在质量上恰好相反。不管是原材料的选择还是工艺水平,今不如古,今人制作的鼻烟壶更多的是对古人的一种模仿。虽然鼻烟壶的历史只有300年左右,但是300年前的那些作品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当今的技术难以企及的。”
市场:被遗忘的潜力股
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术品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集藏。东南亚地区只是在1989年后才出现收藏鼻烟壶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促使鼻烟壶价格迅速上涨。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以104.5万港元的高价被台湾一位收藏家购得,创下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
鼻烟壶作为古玩中的一个小品种,没有瓷器、玉石那样的大众化。在今年的春拍中,各大拍卖公司采取收缩战略,纷纷减少拍品和场次,但是仍有不少公司保留了鼻烟壶专场。例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歌德等。其中,北京保利专场推出129件拍品,总成交额1055.309万元,成交率59.69%,其中价格最高的是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龙纹鼻烟壶,以138万元成交。北京歌德专场推出拍品123件,总成交额1103.08万元,成交率82.11%。在这个专场延续了2011年秋拍鼻烟壶100%成交的“白手套”专场的热度。
近些年,鼻烟壶的市场行情总体呈走高的趋势。针对网上有些关于“鼻烟壶暴涨”的消息,业内人士并不完全认同。多年从事鼻烟壶生意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鼻烟壶的涨幅差异性很大,因材质的不同,近两年涨幅从一倍到十几倍不等。材质好的鼻烟壶涨幅很快。”黑冠宇认为,鼻烟壶在当前市场中是被遗忘的潜力股。“按照当前的发展形势,未来10年、20年鼻烟壶的升值将会非常巨大。”
虽然艺术品不像金银一样可以有个实时的、标准的价格,但所有的艺术品包括鼻烟壶大致都可以从器物的年代价值、材料价值、工艺价值及传承价值综合推导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空间。鼻烟壶市场具有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缺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黑冠宇告诫收藏、投资鼻烟壶的人,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条件,以自己所感兴趣的鼻烟壶为主,尽可能全面认清自己想购买的鼻烟壶内在外在的综合价值。“其实收藏任何一种艺术品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仅是多看、多听而从不出手买的话,那么对艺术品的鉴赏永远只流于表面,既不深刻也不准确。只有自己买了,不管是教训还是捡漏,你才能真正熟悉和懂得它的价值,那么对它的价值判断将不再是一个不解之谜,而是能渐渐做出越来越清晰的判断,用尽可能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心仪的鼻烟壶。” 黑冠宇坦言。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