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博会为什么还是老样子
0条评论 2012-11-02 16:26:0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上海站/徐婉娟

\

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

展商质量良莠不齐 先活下来再提升

本网编辑实地调查了解到,普遍认为今年展商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在一些高品质画廊看来,首先是针对人群不突出,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的艺术品都有,自身品质无法在艺博会充分凸显。不乏也有观众认为,每年的上海艺博会都差不多,缺乏新鲜感,没什么进步。

而每年都来“帮忙”的台湾画廊协会资深顾问陆洁民先生,在本网编辑提出该问题时回应道:“你说得容易。你要去珍惜它这个博览会来的人,对吧?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欧洲的画廊,有一些上海的画廊,有几家台湾的画廊。你看它每年来参展的画廊名单,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但你要知道,像香港艺术博览会,台湾艺术博览会,也会被人家讲说‘哎呀,有一点一样,每年都是这样。’博览会竞争本来就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你怎么跟香港竞争?那香港为什么办得最好?连台湾竞争都有问题,香港是最好的,为什么?它免税,所以欧洲美国的大画廊都去了。不但去,巴塞尔还买下它60%的股权。那原因在哪呢?你没办法怪每一个地方的组委会,地方艺博会就是去迎合每一个地方的。第一,你要迎合地方的画廊,你一定要让地方的画廊来参加,你要陪一个地方的画廊成长。成长之后它才会提升,它要先活下来才能提升啊。”

而对于各地艺博会会经常拿来进行比较的这个问题,陆洁民谈到:“第一,中国有税的问题还没解决。美国的大画廊就不见得会来。第二,它来了有用吗?上海的藏家买吗?所以要一个博览会有变化,不是博览会单方面能够做得到的,是这个社会的能量,一般没有购买的民众觉得每年都一样,都一样,他说得容易,但是这里面的购买状况,我们细地发现,它是一切年比一年好的。”

而从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官方网站上往届资料上所显示,2009年现场成交量为5000万元、2010年为7000万元、而去年为1亿3千万元人民币。

“这证明了社会在成长,老百姓渐渐地从吃饱肚子、买车子、买房子开始喜欢艺术。那以前大家都不买的时候,我问你,你办得再好不是让人失望吗?你办得好有什么用?你把美国最好的画廊请来,一张没卖掉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他告诉纽约所有的好画廊说,中国虽然他们开始有钱了,但是没人买画,不要去了,那你这个博览会不是老样子吗?”陆洁民谈到。

而对于展商良莠不齐的问题,陆洁民回应道:“这个就是连锁反应,我认为上海艺博会有上海的风格,它陪着上海这个大都会慢慢地在往前走。它是一个广博的状态,就跟台湾当年是台湾风格的博览会一样,那去参加芝加哥的,去参加巴塞尔的他来了看说档次有点差,有点乱、有点杂,连陶瓷都有。”

市场不好 正是下手之时

而对于今年刚刚开始秋拍而言,我们可以从香港苏富比、嘉德香港、北京诚轩、中国嘉德等指标性拍卖行刚刚结束的秋拍看出,现当代艺术无法规避的正面临着一个“寒冬”的到来。

对于未来还将保持一段时间调整期的当代艺术市场来说,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陆洁民认为艺博会的发展也会受到相对影响。“因为总得来说,从去年底到现在,你就会看出不景气的那种感觉了。物价上涨,基本上老百姓花钱小心翼翼的。因为小心翼翼,所以市场不好了,但是很奇妙的就是,艺术品它是比较高端的设施,不受经济影响的有钱人大有人在。本来就不是买菜的老百姓进来买东西,所以这是很奇妙的显现,总体变的花钱小心了。”

而对于今年艺术品市场整体相对保守的状态,许多藏家和艺术品投资爱好者,会把资金放在稳当的艺术品投资上,热钱反而流向了没有阻力的地方。所以会出现一般性艺术品卖不掉,精品则卖得更贵的情况出现。而陆洁民认为此时正是关注二三线艺术家的好时机。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只会是越来越紧张,而目前市场上二三线艺术家未必作品不是佳作,投资尚属洼地。

 


【编辑:徐婉娟】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