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拍卖:另类艺术品投资
0条评论 2012-11-09 10:34:03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顾慧妍

\

谨慎中走向市场

有艺术评论家认为,目前艺术的平民化时代已经到来,曾经的小众的精英艺术圈子正在逐渐扩大。当现有艺术品无法满足平民消费之时,就需要更多的艺术品来填补这个空缺。“非遗”正是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但将之推向市场,并非易事。很多人甚至于感兴趣的买家并不了解“非遗”拍品,同样很多没有理解其价值。对于传统的民间文化的认识缺失在中国比较普遍。

记者就在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现场遇到过一个买家,从他举牌的次数来看,他对很多拍品都十分感兴趣,但是每件拍品其举牌不会超过2次,问其原因,就是拍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心里价位,最终他也没有选到中意的拍品。

除此之外,作为“非遗”的传承人,这些艺术家也应及时把握市场的脉络,可以这么说,一旦艺术家把握了市场的脉搏,艺术也就成为跨领域的社会的共同财富,艺术就成为有价值的思想。

因此,如果市场没有形成双方的认可而一股脑儿的举办各种拍卖会,就可能会将“非遗”推入至一个怪圈,在价值未得到认可的前提下,其价格便会得到偏差,所谓的“非遗”传承人也不会再将作品拿出,那么所谓的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初衷也难以达到。

对此,市场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非遗”固然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对于买家来说,依旧是个新事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艺术品基金、银行或者其他理财机构对此类涉及不深,基本依靠拍卖来进行销售。

投资艺术品无非是选择升值空间大的拍品,因此对于“非遗”来说,比较偏向于工艺较为精湛,同时可选择手艺传承人少甚至濒临失传的拍品。至于价格,就看个人的接受程度。

但是,由于此种另类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性强,虽然投资门槛不高,但其相关市场并未成熟,还在培育发展中,其中蕴含的风险依旧不可小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