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乐2012秋拍中国书画精品推介
0条评论 2012-11-22 10:49:4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赵望云  秦岭奇峰

赵望云  秦岭奇峰  
设色纸本 立轴   
1942年作
137 x 68.2 cm. (53  x 22  in.)

题识:秦岭奇峰。卅一年(1942)秋过西京作,赵望云。

钤印:赵望云

1942年7月,赵望云携家来到西安,把家安在城内的甜水井,便与学生杨乡生赴西北写生,在河西走廊,沿途忽儿是荒漠无垠,忽儿是绿洲映现,西北荒原风光的巨大反差,连绵起伏雄浑壮美的大山,使赵望云兴奋不已,他观看了少数民族的赛马会,体验了他们的生活,历时近两月,画了不少的作品。首次西北之行,给赵望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艺术之梦的理想之地在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蓦然回首间出现了,他欣喜地说:“我喜欢看我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自然界无穷尽的变化,社会间无量数的人群,好像都与我发生着密切的关联,伟大的自然社会,它有一种微妙的力量引诱着我的精神”。

此幅《秦岭奇峰》就是作于这段时间,题跋所说的西京,指的就是西安。这一年,赵望云的生平发生重大转折,正好将他一生的71年平分为二。他开拓了西北题材和西部之美,成为西北画坛的领袖人物。画中可以看到,赵望云赋予了山水画新的笔墨语言。在表现西北山川奇峰时,不施晕染,不用积墨,而是在笔头直接蘸濡墨、水、色,既不完全调和,又有初步渗融,然后迅疾地以顺、逆、侧、转、拖种种变化的笔法,泼绘于纸。所绘的赶车人正艰难地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迎面的山峰,画家用草书中的飞白来表现“干裂秋风”的苍劲之美,同样,用透明的淡墨来描画坡脚的黄土和远山,以及树梢。既表现了黄土的绵厚和松软,又反映出严酷生态下仍然不乏生机。这是赵望云的创造,也是他对西北土地和植被长期观察后所得的艺术表现。把劳动者作为山水画里的主角,以他们为“画眼”来描绘是赵望云的首倡,并由石鲁、方济众、徐庶之等人发扬的“长安画派”的精髓,成为后来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义新山水的先声。

郭沫若在赵望云其后的画展中赋诗赞曰:画法无中西,法由心所造。慧者师自然,着乎自成妙。国画双陵夷,儿戏殊可笑。江山万古新,人物恒释道。独我望云子,别开生面貌。我手写我心,时代难妙肖。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